编者按:“重温新闻史 迎接十九大”,6月1日至7日,中国记协组织78名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的夜班编辑踏上江西省瑞金市这片红色热土,参观瞻仰革命旧址,记录老区新发展。一路走来,夜班编辑们都收获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一下他们分享的感动和思考。
在感知红色印记中传承苏区精神
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的崇敬心情,夜班编辑一行瞻仰了红军烈士纪念塔,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走访了叶坪、红井、“一苏大”、“二苏大”、中革军委、云石山、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革命旧址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感知厚重的红色印记,追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这些引发了夜班编辑们对如何继承发扬苏区精神的思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陈秉科说,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支撑这群30岁上下年轻人的不只是血气方刚的热情,更是具有无穷战斗力的理想信仰。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同样需要树立这样坚定的信仰。
中国搜索宋家儒说,胸中有传承,志雄敢担当。在叶坪旧址群,我切身感受到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难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今天,我们每一名新闻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习这种责任担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告诉世界一个真实向上的中国。
内蒙古日报熊忠说,瞻仰了革命遗址,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源泉。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传承使命,追着红色之梦前行。
湖北广播电视台余飞说,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前后的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勇气、坚定深深折服。枪林弹雨、生死一线中走过来的先辈,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如今这条路越走越宽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
北京电视台管鹤淋说,“一苏大”旧址里,老一辈革命家的简陋办公室,为革命节约每一个铜板的规定,让历史场景瞬间鲜活起来!这样的红色教育对于手握笔杆、把握方向的新闻编辑非常重要,信念更加清晰、更加坚定。
湄洲日报朱金山说,看珍贵实物,听红色故事,更深刻感受到党对新闻事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厚爱。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一次重温,心中就会增添更多正能量,激励我不断前进。
三亚日报陈太贤说,在革命老区瑞金,听到毛主席带领红军为苏区人民挖井,杨荣显义无反顾送8个孩子参军等故事,让我对苏区精神有了深切感受。这些故事是汲取力量的源泉!我们将以此为指引,逐梦前行。
在重温优良传统中树立“四向四做”职业标杆
1931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第一条新闻电讯,瑞金因而成为新中国红色新闻事业的根据地。这一次,夜班编辑走进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色中华新闻台等党的新闻事业的发源地,进行了一次生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大家还认真聆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以及《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苏区历史与苏区新闻史》等党课,倾听当地干部群众讲述赣南苏区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和党的新闻事业诞生发展的历程。
夜班编辑们一致认为,通过深入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今后要更加牢固树立“四向四做”职业标杆,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中央电视台陈营说,在这里,我感受到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出的伟大精神。当今时代,更要传承发扬这些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期盼,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中国青年报郝帅说,《红色中华》报重刊的24期报纸,不仅迷惑了敌人,更鼓舞了苏区干部群众:报在党在,报纸出版证明了党还在领导苏区的工作。这段红色新闻历史给了我无穷力量,向那些不屈不挠、不懈奋斗的新闻前辈致敬!
经济日报张頔说,“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下,在苏区中央局旧址前,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内,我党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照片,激励我们今天的新闻人不忘初心,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科技日报刘园园说,以前都是在历史书上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了解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新闻同行,在丝丝细雨中,一起走进共和国摇篮,追忆革命先烈,回顾新闻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重温过去,也是重新认识今天的自己。
中国妇女报张园园说,在红中社旧址,重温老一辈新闻人为了革命理想的辛勤付出,我倍感肩上重任,时代赋予当代新闻人新的责任和使命,媒体融合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坚持新闻理想,以清晰的足音,继续传递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声。
辽宁广播电视台阎窕说,聆听中央苏区革命历史和革命新闻事业史党课,被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参观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展览,走进了那一幕幕革命战争场面。昔日战场,今日课堂,每一个红色故事都蕴含着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迹,倾注着赤胆忠魂,让我永生难忘。
伊犁电视台刘亚平说,这次活动坚定了我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信心。做党的新闻宣传就是在做群众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走好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信仰之路。
吉林城市晚报吴耀智说,回望新闻史,坚定新志向。红中社诞生于战争环境,在当时极为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建立了不朽功勋。而我们当代新闻人,在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积极走基层,抓鲜活新闻,讲好中国故事。
在“走转改”中记录精准脱贫新实践新成就
夜班编辑一行还深入瑞金市叶坪乡、黄柏乡、壬田镇等地,调研采访当地精准扶贫、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情况。在田间地头、在产业园区、在农村电商淘宝屋……大家以践行“走转改”的精神,与当地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用自己手中的笔、镜头和话筒,感知这片红色热土上老区人民对发展的热切渴望,记录老区干部群众精准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挖掘老区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创造的鲜活经验。
通过深入基层、感受生活,大家深刻体会到基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源头活水,要更加深入践行“走转改”,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新闻作品。
湖南日报曾楚禹说,到了这里,才知道瑞金这片红色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柏乡坳背岗万亩脐橙基地,全国脱贫攻坚奖得主、全国三八红旗手、壬田镇凤岗村86岁廖秀英的咸鸭蛋,中潭村的“电商+农家书屋”淘宝网服务站等,已经成了老区脱贫致富的“金蛋”。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周云说,千亩荷塘绿叶红花,岸边农舍青砖白墙,科技大棚瓜果五彩纷呈,红军旧址古意盎然。瑞金的新农村建设点将红色、绿色、古色有机融合,打造出了瑞金新农村建设精品点,老区人民的脱贫之路走得稳当、愉悦。这样的脱贫经验值得其他革命老区借鉴。
安徽广播电视台石宇说,行走瑞金,总有时空交错之感:这里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又是脱贫致富的发展先锋;过去有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现在有热火朝天奔小康的合作共赢。追忆当年苦,方知今日甜。吾辈生于安康盛世,回忆先烈勇立潮头,血肉铸就安康,今天更当奋力!
江苏经济报汤学平说,瑞金这片昔日洒满英烈鲜血的红土地,如今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上,正以新的担当和作为展现出新的风貌。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落地生根,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光辉的圣地,正以崭新的姿态开始新的“长征”。
兵团日报楚甲周说,瑞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练好内功,还要借好外力。瑞金的扶贫脱贫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佛山日报何晓汇说,赣州精准扶贫让我们看到了“准”在哪里:通过“电商+扶贫”突破地理限制,把传统的农村手工业做大做好做强;瑞金的红色旅游、观光农业等正在成为脱贫的依托。红都瑞金的绿色发展模式显现了十足后发优势。
宁夏日报杨宗惠说,在瑞金的每一天,都在敬仰中度过。黄沙乡华屋村当年参加红军的17名青年农民种下的松树,如今已长成山林。他们留下的不只是一片绿荫,更是一座丰碑。在今天的脱贫攻坚新征途上,瑞金人民的朴实和执着一如既往。
(来源: 中国记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