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新闻最前线
2017-10-26 

百年野生沉香林藏小村 村民轮守

罕见!山上近千沉香树300多棵野生,136棵树龄超百年!当地正筹建“野生土沉香公园”,保护开发并举

 

新闻最前线深·猛 调查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实习生 黄嘉祥 李海婵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车村一处不显眼的小山坡,四周被铁丝网围着,山脚下建着一座十几平方米的小屋。3年以来,每当夜晚来临,当地村民便轮流住进小屋当起守夜人,守护着山坡上300多棵野生沉香群,其中有136棵树龄达百年以上。据罗浮山植物学专家周天来考证,这是惠州市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密集、最原生态的野生沉香林种群,即便在省内亦属罕见。

这片沉香林在没有得到专门守护之前,有近100棵百年沉香在10多年间遭到偷盗、砍伐,甚至被连根拔起整棵偷走。八年前发现后,当地随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予以保护。

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野生土沉香群,当地政府表示,将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开发这片沉香林,目前正筹建野生土沉香公园,打造为特色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源起:

因是风水林一直被守护

百年土沉香达136

528日,在当地人带领下,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这片野生土沉香林。山林几乎处于原始状态,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沉香树大小不一,百年以上沉香树树干上都有专门编号,记录着沉香树的基本信息。

同行的罗浮山植物学专家周天来告诉记者,这里属于酸性土壤,气候湿润,十分适合土沉香树生长,加上当地村民保护,自然繁衍至今。如今,包括当地林业部门近几年人工种植的沉香树苗,这片约90亩的山上起码生长着近千棵沉香树,有300多棵是野生的,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野生沉香共有136棵,最老的近300年,树干直径达30厘米至60厘米。

追溯土沉香林形成的起源,与车村的历史传统和传说分不开。车村本姓田,因认为田字不出头,遂改成车,当地村民多敬畏神明,其中有2000多年历史传说的姚夫人古庙备受尊崇。

车村村委会主任车叔球告诉记者,据传说,土沉香林是车村的风水林,不能破坏林中的树木,故此几百年来守护风水林的传统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村民们从不敢砍伐风水林的树木。即使是在文革时期也没遭到毁坏,而正是这个守护风水林的传统使得沉香林保存完好。

遭侵:

百年沉香树百棵遭偷伐

估计经济损失上亿元

在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起眼的树就是珍贵的土沉香树之前,土沉香树在当地因其树皮易剥落而被称为剥皮树,在那时土沉香树的作用仅在于村民随手将撕下的树皮捆绑成柴火,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古沉香树完好无损。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小山坡的平和宁静被打破了。沉香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广受欢迎,市场需求旺盛。无意间被一些不法分子发现了车村的野生沉香树,仅10多年间,名贵野生百年沉香树频遭毒手,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棵百年以上土沉香树遭到偷盗、砍伐和偷采,甚至被连根拔起整棵偷走。

周天来告诉记者,因为百年野生土沉香树较为稀有,价格也难以估算,上好的沉香1克价值上万元,一棵百年野生沉香树起码价值百万元,如此一来这片沉香林的经济损失达上亿元。

在沉香林中,记者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古沉香树被砍伐的痕迹,被整棵偷走的地方已被新长出来的灌木丛所掩盖。此外,记者还发现有几棵百年土沉香树最近被砍伐的痕迹,也有部分围着沉香林的铁丝网遭到毁坏。

对此,车叔球也颇感无奈,他告诉记者,自从这片沉香林被别人知道后,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加上目前住在村里的人较少,即使晚上有人守夜,也防不胜防。偶尔的小偷小摸行为有之,但自从政府介入后,再也没有出现有规模的盗采行为,这片珍贵的土沉香林得以自然生长至今。

守护:

为护沉香林村民轮流守

需当地人带领方可进入

野生土沉香林遭大肆偷盗发生在这片沉香林的鉴定和专门保护之前,周天来是当地首先发现沉香林并参与鉴定的生物专家。

周天来是在2008年下乡研究生物时无意中发现沉香林的,他感到异常兴奋,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不能大肆宣扬,否则被不法分子知道,就难以保护了,于是便以沉默的方式来保护这片土沉香林。

2013年博罗县绿委办发现了这片土沉香林并邀请周天来参与鉴定,百年野生土沉香林得到鉴定后,当地政府出资用铁丝网把整个小山坡围起来,在山脚下建起一座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作为村民夜晚守护居住。因为沉香林位于车村好地名小组,日常保护沉香林的责任落在了好地名小组身上,夜晚由村民轮流看守,当地政府每个月给1500元补贴给看守土沉香林的村民。博罗县农林局每年还拨付专款用于该片林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博罗县绿委办主任张顺良表示,根据2014年颁布的《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须对树龄达百年的树木进行三级保护,平时除有专人看守土沉香树外,还采取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也不时会来这里巡视土沉香生长情况,查看有没有人盗伐。

车叔球告诉记者,如今车村村民会十分留意陌生人,如果没有当地村民带领,就不允许外人进入沉香林,以防被盗。

未来:

建沉香公园变旅游景点

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

村民们对这片土沉香林专门守护,沉香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当地,惠州市沉香协会2015年在博罗县泰美镇成立,离这片野生土沉香群不远的泰美镇境内,惠州首家沉香主题公园沉香谷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农业旅游点。这片野生百年土沉香林更加科学地被保护和开发,也被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规划之中。

据泰美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透露,当地正在研究,将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开发这片沉香林,或将与当地企业合作,筹建野生土沉香公园,将其打造为本地特色旅游景点,展示出产业吸附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

对此,曾来过车村考察沉香林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冯志坚副教授建议,在开发时最好保护树林的原生态,不要在周边建设有工业污染的企业。

据悉,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惠州博罗县罗浮山举行,谈及沉香的药用价值,周天来告诉记者,届时土沉香也将成为中医科学大会上的一个亮点。

链接

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最高可判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辞典

沉香:濒危树种 木中钻石

沉香树,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少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也是国际保护的树材。2000年,正式被录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

自古有沉檀龙麝四香之说,沉香居首,其享有众香之首的美誉,也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当之无愧的国香、国药。因其昂贵的价格,亦被誉为木中钻石

 

 

 

 

 

 

 

 

 

 

五华一镇政府非法征地遭投诉

涉事转水镇表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向村民认错致歉

/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蔚山 通讯员 汤佳 实习生 林思宇

近日,广东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村民的投诉成为当地人的关注热点:该镇因发展的需要,在未办理一纸合法征地手续的前提下,便以办弃土场为由,征用了黄龙村第十二村村民小组的山坑田、山地30多亩,引起了村民的不解。

羊城晚报记者介入调查后,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事实面前,转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事该镇得到了教育,主动承认错误,保证立即无条件停止征地工作,并向涉事村民说明情况、赔礼道歉。

村民投诉:无手续强行征地

今年10月上旬,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南塘十二小组有村民报料称:今年7月份以来,该镇和黄龙村干部在无手续的情况下,对属该村民小组的老虎坑的部分坑水田、旱地、山林展开了征地工作;并在9月份开始进行填土作业。

当时有村民就此事提出了异议,然而黄龙村有村干部却声称:这是政府的征地行为,并拿出了盖着五华县国土资源局大印的拟征地核算补偿表

当村民向黄龙村干部要求出示合法征地文件及规划图时,村干部无法应对。不久,在村民的反对声中,有人开来了推土机进行强填土作业。此后,村民向上反映,但未得到合理、合法的解释,于是便向羊城晚报投诉。

现场调查:十多亩地已被填土

11月上旬,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了被村民投诉的事发现场。

事发现场位于县道X034线(水塘线)12公里附近。见到记者到来,黄龙村村民们纷纷说起村干部征地的情况。几位村民说:镇政府明明无手续违法征地,为何遭多次投诉仍不改正呢?甚至顶风强行填土。

记者现场看到,这片土地上已有约十三四亩涉及的山坑田、旱地被厚土填埋,有的深达近4米。

今年57岁的村民小组长钟木粦对记者说:在没有办手续之前征地是不合法的。今年68岁的钟信某则拿出了向上级反映的投诉信,他说:也没结果。

记者目测了一下,这片涉事土地长约120米,宽约四五十米都已被黄土填平了。在现场村民还拿出了征地前与征地后相对比的照片加以佐证。

政府认错:立刻停止侵权行为

随后,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了转水镇政府了解情况。

在事实面前,该镇相关负责人坦承:黄龙村这片已填土的土地确无合法征地手续。既然没有合法的手续,为何就动工填埋呢?这位负责人解释道,事出有因。据他所称:2011年前后,因五华县当时正规划的兴华高速公路需要,附近有一个该县的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储藏仓库拟迁建,选定了黄龙村这片涉事的土地。此后,涉事土地有关部门又拟将它作为工业园区开发需要的弃土场,所以在没有报备手续之前,就擅自在今年7月份开始组织征地。当时,部分村民支持,并领到了相应的补偿款80多万元,但也有部分村民反对,所以就一拖再拖。据反映,转水镇正准备继续无手续征用黄龙村山地100多亩,该镇也证实确有此事。

依法办事面前,转水镇相关人员表示:这起征地事件确实存在很多急待解决问题。透过此事,该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立刻停止无任何手续的征地侵权行为,并展开自查自纠,主动向上级作出检查,向村民说明情况,赔礼道歉,继续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此事的善后工作仍在进一步查处中。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