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创新海外传播的广东实践
2017-10-26 
创新海外传播的广东实践

——以“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为例

       /郎国华 黄扬华 吴自力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努力方向和明确要求。广东作为侨务大省和外贸大省,对外宣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

 

一、传播理念创新:对外传播五获中国新闻奖之“秘诀

 广东外宣品牌“今日广东”,由南方报业《今日广东》编辑部负责对外联络、日常供稿供版、采访报道、微信发布,接办6年来,海外合作华媒已从接办之初的4家增至目前的20多家,覆盖全球五大洲各大主要城市。在提高版面落地率之外,《今日广东》编辑部还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打造出“调查性深度报道”这一独具“南方”特色的对外传播新品类。立足南粤侨乡,精采精编,推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报道,如洋留守、自梳女、三水红头巾、华侨农场、抗战老兵回家、沉默的道钉等,连续5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在业界传为美谈。

南方日报为什么可以做到?在与海外媒体合作中,编辑部就对稿件提出了“三浓一淡”的要求。浓的是外味、侨味、粤味,淡的是宣传味,追求的是入脑、入心、入肺。中国媒体要想真正地“走出去”,首先要“走进去”。

“走出去”是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强调的是自内对外传播的主观行为,以传播的区域为中心。“走进去”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强调的是对外传播的效果,以传播的目标为中心。《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民晚报》美国版选择在海外直接办报,这是“走出去”;《今日广东》在五大洲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落地“借船出海”,也是一种“走出去”。但只有提供的资讯真正为海外读者认可,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那才叫“走进去”,需要从角色到思维、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地转换

    为了打破传统外宣“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承办《今日广东》的南方日报要闻编辑部及《今日广东》编辑部就确立了明确的采编理念:用世界的语言讲广东故事,从角色到思维、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方位转换,为海外目标读者度身定做及时贴心的“资讯大餐”。在选题上我们尽量向涉侨涉外倾斜,以“南方”一贯的新闻专业追求,发挥“深度”和“信度”优势,热诚服务海外3000万粤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让南方的高度、南方的品质深深地切入海外华人主流生活圈。

接办6年来,截至201641日,《今日广东》编辑部制作的版面已经在《侨报》(美国)、《美中报导》(美国)、《美洲商报》(美国)、《加拿大商报》(加拿大)、《星岛日报》、《欧洲时报》(法国)、《欧洲商报》(英国)、《南美侨报》(巴西)、《星暹日报》(泰国)、《华商日报》(柬埔寨)、印尼《商报》等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落地,每年落地的版面已达1500余个,覆盖全球五大洲各大主要城市,初步形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南方声音”的海外传播格局。

推崇外味、侨味、粤味,推出调查性深度报道题材,正是这一切的“秘密武器”。

 

二、传播手段创新:“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三大变革

如果说《今日广东》编辑部采写的稿件五获中国新闻奖,是传播理念革新的产物,那么,传播主体、受众、渠道、手段、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加速到来,广东要继续做好对外传播、对侨传播的“领头羊”,就必须跟上技术潮流。“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率先启动,既是南方日报近年来不断加大外宣努力、《今日广东》编辑部奋力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做大做强广东国际传播能力的先声,将为打造广东大外宣格局奠定坚实根基。

首先,是平台构建从以传统媒体为主到以媒体融合为主。

    “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平台建设,它的启动,将改变以往与海外华人华侨报纸的合作模式,未来有望形成跟上技术潮流和传播趋势的新模式、新方向。

    第一,逐步“告别”报纸形态。这里谈的告别报纸形态,并不是说现在就不与海外报纸进行版面合作,而是指出这种趋势。国内媒体在转型,海外报纸同样在转型。“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上线,在报纸的合作层面,至少带来两种变化。首先,合作环节上移,海量稿库代替原先的单一选题。以往与海外华媒合作,走的是传统的选题、采写、出版的传统报纸生产模式。供稿中心启动后,一方面可以根据特定选题延续以往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海外华媒则可以先从海量的供稿库中搜索,如果已有合适的选题稿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加丰富、多元的报道题目可供选择,有助于海外华媒与《今日广东》编辑部激发出更多的选题合作机会。其次,合作形式不再囿于版面。以往在多数情况下,是《今日广东》编辑部做好版面传给合作方,对方如有版面调整或临时安排广告,就会影响我方提供版面的最终使用。供稿中心启动后,合作方直接到稿库中选稿,直接纳入其认为合适的版面当中,大大降低其使用难度和版面调整压力。相对身处大陆的采编人员而言,海外采编人员无疑更加了解海外华侨华人的需求,他们的选稿自然更有针对性。如果把报纸看做一个工业产品的话,供稿中心的建设何尝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

    也正因此,国际供稿中心上线后已免费为4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注册了账户,稿件免费供他们使用。在境外,多数受邀华媒使用后狂“点赞”,盛赞国际供稿中心产品类型丰富、贴近华媒需求。在中国国内,“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上线的消息获得了各大重要媒体大篇幅报道,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

    第二,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随着全球网民数量突破30亿,互联网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选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更是成为新一代华侨华人了解祖国的重要信息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微信海外用户数量已超过一亿人。在国际供稿中心启动之前,20157月推出“今日广东”的官方微信号“侨乡广记”,提出“有趣味、有文化、讲生活、讲态度、关侨事、关侨心”的理念,希望借力微信,提高海外版平台对海外读者特别是海外年青读者的黏合度,更好地实现编辑部与读者的直接互动。

    随着“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上线, “侨乡广记”自然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侨乡广记”将加大线下推广活动,尤其要抓住三大民系恳亲大会等重大活动,提升其在广东侨胞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寻找机会去海外实地拓展,加大与海外报纸微信公众号在稿件、图片、音视频、H5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海外媒体各类社交账号的互动,直接面对海外华人,逐步实现报纸和移动端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愿景。

    其次,是传播渠道从“借船出海”到“看菜下单”。

“借船出海”是国内媒体和海外华媒合作的常见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合办日报,第二种是合办周刊,第三种是合办专版。第三种方式是全国媒体进行海外传播比较普遍的方式,作为地方媒体,“今日广东”也不例外。

“今日广东”的“借船出海”,一方面可以在保证中国立场、广东视角的前提下,直接移植他们的选题需求和语言模式,将海外读者真正关注、关心的广东新闻,借助海外主流华文媒体的版面,辐射到五大洲主要华人聚居城市。另一方面,依托海外合作媒体的本土化优势,“今日广东”编辑部有意识地将触角延伸到海外,使读者成为编辑部的通讯员、联络员海外读者的热心点题、反馈、建议,使《今日广东》编辑部的日常采编过程成为与海外华人息息相通的共振旅程。

因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分众化趋势愈加明显、受众需求更加丰富多元的挑战,“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一改过往 “借船出海”的单一输出版面形式,形成“看菜下单”的多媒体内容输出新模式。供稿中心向海外媒体提供文字、图片、音视频、报刊版面、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内容。设置“今日特荐”、“每日更新”、“你来我往”、“图说精彩”、“资料汇集”五个栏目,广东资讯、即时新闻、岭南美景、南粤民俗等应有尽有,为海外受众提供一站式的新闻服务。另一方面,为海外媒体用稿需求“量身定做”新闻产品,真正提高传播的有效性、针对性。“订制”新闻把我们想发出的声音和海外华媒需要的内容结合起来,对外传播才不会自说自话”。具有“点菜”功能的“你来我往”栏目推出以来,不少海外华文媒体根据读者受众的需求发回反馈和建议。供稿中心启动次日,美国《中华商报》即时发来联系函列出“菜单”:亟须一组“解读中国‘十三五’规划”系列经济述评的专供文章,“内容要求围绕‘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内容对构建中美两国新型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进行解读述评”。广东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等方面的新闻信息,也是海外点题的热点。

与外国同行相比,过去中国媒体对新闻事件反应较慢,很难跟上重要的突发性新闻的脚步。海外“菜单”纷纷涌来,让负责供稿中心运作的《今日广东》编辑部的新闻“活鱼”不断,也让国际供稿中心成为真正意义上与世界沟通的平台。未来,“今日广东”供稿中心将加大对海外舆论长期以来关注的涉华涉粤热点的主动策划,积极回应,有效引导国际社会舆论,弥补以往海外宣传时效性差的短板,及时将让抓人、感人、动人的广东声音、蓬勃发展的广东形象展现给国际社会。

再次,是传播机制从“单打独斗”到“全省一盘棋”。

传播主体分散,是国内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大弱项。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新闻单位是按照部门职能和行政级别设置的,大部分媒体势单力薄,经营单一,导致国内媒体的对外传播,还无法像西方同行一样,凭借雄厚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无法整合多种资源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一问题同样体现在广东对外传播建设上。以对海外广东华人华侨的新闻宣传为例,广东21个地级市几乎都出版了侨报、侨讯、侨刊,但都是“各自为战”。在南方报业内部,对外传播资源的整合也尚不充分。

“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成立,力图结束广东外宣各自为战的局面,为打造广东大外宣“一盘棋”奠定基础。一方面,国际供稿中心要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时政类、都市类、财经类、人物类、文化类五大媒体集群以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媒体、户外LED和电子阅报栏六大产品线的强大内容生产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为海外受众提供全方位、多媒体、立体式的新闻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国际供稿中心还将整合广东省内资源,做大做强广东大外宣平台。其中,包括整合省内媒体资源;整合省内各地市的外宣资源,包括华侨集中地和非华侨集中地;整合省内和相关部门的资源,踏实实施“大外宣”,初步实现广东全省“外宣一盘棋”的布局。

因此,“今日广东”供稿中心的启动,是广东整合对外传播资源的良好起点,将为广东大外宣平台建设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生力军。

三、拥抱传媒变革:提升能级讲好中国故事广东精彩

纵观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后,两大主要因素决定着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一是20世纪末以来的新移民浪潮,超过百万的华人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移居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华文媒体开辟了广大的市场;二是在传统纸质媒体市场不断缩小,网络媒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的创新与发展出现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海外传播,一方面要继续深耕海外华侨华人,另一方面也要逐步由海外华人社会进入乃至影响当地主流社会,真正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

国际供稿中心实现了对外传播从“点对点”合作到“全覆盖”传播的转变,进一步放大国际舆论场中的“广东声音”。未来,南方日报将以“今日广东”供稿中心的上线为契机,继续在内容、渠道等方面发力。

一是在内容传播上,继续保持并发扬粤味、侨味。丰富的侨资源,是广东的一大特色,更是广东外宣的一大优势。在海外,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粤侨,3000多万粤侨遍布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华侨的主要四支——广府、潮汕、客家、闽南,广东独占其三。在省内,广东有23家华侨农场,归侨和侨眷人数为全国之最;全省华侨文物、史迹星罗棋布。接下来,编辑部依然要在如何紧扣广东特色上下功夫,挖选题。尽管“渠道为王”“内容为王”的纷争已久,但对于外宣而言,内容无疑是海外华侨华人最关注的。“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今后也将继续加强与粤侨以及海外华文媒体的交流合作,提升对外传播品质,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二是在渠道传播上,逐步覆盖西方主流媒体,影响当地主流社会。“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上线,吹响了广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的号角。按照规划,“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要力争2017年对东南亚、欧美地区主要华文媒体实现有效供稿,2018年推动“今日广东”专栏双语新闻供稿服务,2020年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基本实现英文版广东资讯的有效传播。从而逐渐实现覆盖整个国际社会和西方主流媒体。

    三是在新兴媒体上,不断加强移动端的影响力。除了加大官方微信“侨乡广记”的发展力度之外,也将不断推进“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的发展,使之成为广东外宣用创新思维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一个有力抓手。今后,将利用互联网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适合在海外渠道传播的新闻产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将《今日广东》进驻Twitter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由“借船出海”变为“造船出海”,扬帆远行。

    《今日广东》编辑部还将进一步夯实对外传播的基础,启动与学界、海外华媒共建培训实习基地。海外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经营着600多份华文媒体,是传递国情省情的桥梁;国内的新闻学院,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方面也迫切需要实地的见习;牵头共建海外华文媒体培训实习基地,加强对外报道人才的培养,无疑将为与世界主流媒体竞争储备人力资源。

    国际舆论“西强东弱”现象虽然由来已久,但事在人为,久久为功。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所说的,南方报业旗下既拥有大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刊网络客户端,又拥有广东著名外宣平台《今日广东》和南方英文网,履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我们既有这样的能级,也必须有这样的担当。南方报业将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述广东故事、中国故事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争取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