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诺基亚” |
诺基亚东莞工厂搬迁一年后,东莞“手机智造”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
编者按 在2016年东莞“两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主流媒体走进‘世界工厂’”集中采访活动,深入产业园、企业、车间,与政府部门、企业家、专家学者“面对面”,意欲通过一件件实例、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来系统、有力回答“东莞经济为什么能行?”这个热点问题。今起,本报记者与您一道探寻东莞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动力、新趋势。
诺基亚东莞工厂曾是东莞的一张名片,其去年二三月间的搬离,舆论一时甚嚣尘上,众说纷纭。一间工厂的浮沉,是否如外界所描述的,可以代表东莞电子产业的兴衰、意味着“搬迁潮”的发生? 时间和数据给出了最真实、最准确的答案。如今的南城宏图路上,与诺基亚有关的标签已经消失。就在其生活区的原址上,53岁的张锡林去年“火速接盘”,与合伙人联手缔造了聚大电商产业园。很快,上百家电商便“填满”了这个园区。 诺基亚的退出,造就了聚大的成长。在这一进一退之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东莞产业形态的更新;在破与立之间,东莞让人看到了新苗吐绿的勃勃生机。 同样在2015年,在没有诺基亚的日子里,以华为终端、OPPO、vivo为新技术代表的东莞智能手机群出货量超过2.6亿部,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 诺基亚东莞工厂的衰与东莞智能手机的兴,恰恰证明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走向纵深,电子信息业开始不断革新,也标志着东莞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持续平稳增长的强大韧性。
除了工厂前途待定和一个“诺基亚”公交站台外,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在东莞南城留下的印记,如今已经被新的元素溶解、重构。 在他身后,三栋7层高的楼房呈橙黄色,在阴冷细雨中透出活力与暖意。这里曾住过近万人规模的诺基亚员工,如今出没的却是数百位都市白领。他们大多来自东莞某个镇街某个皮具、家具、五金工厂,承担着将自家工厂产品通过网络营销走向全国的重任。 通过迅速转型电商,张锡林跟上了时代。去年3月,包括张锡林在内的五位东莞工厂老板合资盘下这块物业,经过一年时间改造成一个入驻率接近100%的电商产业园,这个“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三旧”改造项目让诺基亚生活区很快浴火重生。 他指着对面的诺基亚的厂房,“这里被时代抛下了,但我们没有。”也正是依托良好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聚大本身的运营模式,如今诸如神州租车等外地电商巨头,以及美誉标识、联安商旅等本土知名企业纷纷落地。在短短的几个月,苏里皮革、捷德皮具等数个入园企业战果卓越,网络销量飙升。 一兴一衰更迭 诺基亚东莞工厂的一衰与莞版智能手机的一兴,恰恰证明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的趋势,也象征着东莞电子信息业的自我革新。 事实呢?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诺基亚公司一直主攻低端功能机制造,受苹果、三星智能手机的夹击,2011年出现亏损,转而又“移情”微软。2014年7月18日,微软CEO纳德拉宣布:微软将在当年年底之前削减1.8万个工作岗位。根据微软方面的说法,东莞工厂的关闭是与微软新的战略保持一致。 换言之,诺基亚东莞工厂的搬迁,源自于微软总部的决定,与东莞乃至中国的制造环境关联不大。舆论的喧嚣,不能忽视诺基亚被市场竞争肢解的命运本身。 竞争总是无情的。纵使诺基亚过往风光无限,一旦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注定了被抛弃的命运。或许,这就是诺基亚留给东莞最大的启示。在业内人士看来,微软东莞工厂的关闭,正符合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的趋势,象征着东莞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的自我革新。 据东莞经信部门统计,2015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2.6亿台,总产值超2100亿元,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5%。有观察人士认为,此前诺基亚等企业倒下,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也是以东莞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崛起的标志。诺基亚东莞工厂的离开,并不能代表东莞手机业的兴衰。 新的纪元开启 53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不仅刷新东莞引资纪录,也是企业看好东莞、纷纷投出“信任票”的关键所在。 这个判断,也得到了企业界的印证 据东莞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2015年,公司旗下OPPO智能手机销量或超4500万台,相比2014年增长50%。销量增长源于技术创新,2015年,OPPO专利申请公开量连续3个月位居国内申请人前十,且两次位居手机类企业第一。 在落后手机制造企业与新兴智能手机企业的进退之间,难免会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当如何正确品读东莞新经济?“外界看东莞就像看天气,本来是雾,但大家可能觉得是霾。”在经历了数年艰苦的“爬坡升级”之后,袁宝成自信地笑谈经济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