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江门启航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在距离论坛的举行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出击,于4月24日启动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多组全媒体报道尖兵将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
4月24日上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江门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启动仪式,在中国侨都江门市华侨博物馆举行,同时还举行了“一带一路”海外采访报道团队授旗仪式。据了解,这次大型跨境全媒体采访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委外宣办、省侨办、江门市、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力支持。
规模大,多路团队出击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已经3年多,成果显著。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同期中国整体外贸增速4.4个百分点,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广东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窗口,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经贸合作量最大、人文交流最密切的地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海陵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凝聚海内外力量,羊城晚报责无旁贷担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传播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今年恰逢羊城晚报创刊60周年,全面开展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大型海外采访报道活动,既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更是一种崇高的担当和光荣的使命。据了解,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主题采访报道,是羊城晚报长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报道项目。
据了解,在出发仪式结束后,羊城晚报将派出多组全媒体报道尖兵,陆续前往印尼、马来西亚、阿联酋、法国、俄罗斯、英国等地,围绕“人在他乡”、“粤商寻英”以及“文化印记”三大主题深入采访,以小口子切入,着重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的成果,展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广东力量”。
出席启动仪式的华侨文化专家、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认为,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时间最长、历史最丰富的大省,需要发出广东的声音,羊城晚报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活动,跟国家的倡议高度契合。“羊城晚报联合世界各地的名媒,主动地走出去,了解一带一路的情况,传播广东和中国声音,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
全媒体,多渠道立体传播
今年是羊城晚报创刊60周年。全媒体时代的羊城晚报,再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勇闯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新路,快速走进“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时代,从“一张纸”发展成为一个多元、立体的传播云平台,备受海内外数千万“羊粉”的喜爱、追捧,成为连通海内外、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桥梁和窗口。
本次走进“一带一路”全媒体海外行,将主要依托羊城晚报报纸,以大型专栏的方式连续刊发,同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在金羊网、羊城派APP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运作,立体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此外,羊城晚报还牵头发起成立了“Young海内外名媒大联盟”,与海内外逾百家华文名媒体合作组成了一个对外传播大平台。该大平台也将参与此次活动,实现逾百家海内外华文名媒体线上线下多渠道立体传播,形成宣传推介“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高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正能量。
本次采访,得到了江门市大力支持。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红在致辞中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江门市将充分发挥“中国侨都”的优势,创侨务强市,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也指出,目前,三分之二的海外华侨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一半是广东乡亲。“如果没有华人、华商,很难说会形成‘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离不开华侨华人,他们是不可替代的力量,羊城晚报把启动仪式放在江门华侨博物馆,代表广东对华侨华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