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李伟文
2018-10-09 

  

李伟文事迹

  我于1994年3月调入深圳特区报工作,现为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副主任。24年来栉风沐雨奋斗在新闻工作第一线。为了新闻,淌过汗流过血多次命悬一线,艰苦的付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2008—2010年度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了80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新闻评比奖项,多幅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中央档案馆收藏,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三奖1项、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银奖一项,广东新闻奖一等奖1项、深圳新闻奖一等奖6项。
    长期以来,我负责突发和灾害事件报道,台风、水灾、地震、滑坡等等新闻事件现场一般都有我的身影。2006年,粤东北水灾,我奔波在惠州、河源两市,或涉水或乘舟采访抗洪救灾,拍摄报道了紫金县蓝口镇连夜转移2万名被困群众的新闻,《2万被洪水围困群众安全转移》获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二等奖深圳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冰灾,我行程3000多公里穿梭在粤北和湖南灾区,发表大量新闻作品,被评为省抗冰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我就到达灾区,孤身一人采访足迹遍及灾区10县市,发表了近80多篇新闻摄影作品,发表了约5万字的消息、通讯、侧记、日记、回忆录。《胡锦涛看望救灾官兵》、《志愿者陈岩52小时抢回六条人命》、《孩子别怕  我们来救你了》、《告别世界的瞬间  她紧握手中的笔》、《逃出生天的时候  他欢呼活着真好》、《废墟下的生命之歌》、《叔叔,快来救我》等等许多新闻被国内外媒体纷纷转发,更被几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催人泪下的新闻现场感动了无数人。《志愿者陈岩52小时抢回六条人命》获得深圳新闻奖消息类三等奖;《告别世界的瞬间》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深圳新闻奖一等奖;《逃出生天的时候,他欢呼活着真好》获深圳新闻奖二等奖。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我当天就奔赴玉树灾区,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我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分别拍摄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的感人镜头,拍摄到扎西宾馆大营救的精彩瞬间。期间发表的《总理来到灾区》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深圳新闻奖一等奖;《扎西宾馆上演生死大营救》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2015年12月,深圳光明新区发生山体滑坡事故,我是最早赶到现场的记者,第一时间发回大量现场新闻图片,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网易还用我的图片制作了光明滑坡新闻摄影专辑。
        在多年的灾害事故采访工作中,我多次面临生命危险。1994年,深圳暴雨内涝,罗湖区和平路一带水深没胸,和平路一个下水井盖丢失,由于水太深无法觉察下水井口,一名群众被下水井吸走丧生,我当时正涉水采访在下水井旁边经过,险些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和4名四川同行到汶川采访,凌晨驾车在平武县的盘山公路行驶,道路发生塌方,我们发现道路中断时紧急刹车,最后停在离悬崖仅有4米的地方,这个悬崖约有几十米深,底部是湍急的涪江,我们仅差零点几秒就可能葬身悬崖。2010年玉树地震,我连续几天几乎通宵工作,高原缺氧以及极度劳累,使我患上了高原病:轻度肺水肿和心肌缺血,高原病使我躺着呼吸困难,我只能坐着睡觉。
     多年的记者生涯我参与塑造了众多新闻典型:“活雷锋陈观玉”、“铁汉叶伟标”2个典型人物的报道我是主要参与者。在汶川地震灾区采访时,我发现了志愿者陈岩,率先发表消息《志愿者陈岩52小时抢回六条命》,消息发出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凤凰卫视、四川卫视、湖南卫视等20多家媒体争相进行后续报道,随后我发表了长篇通讯《陈岩,一个舍生忘死的四川人》,通讯见报后引起中央组织部的注意,中组部专门给我打电话核实新闻事实之后,确定陈岩为全国志愿者典型,把陈岩作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5名宣讲者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他宣讲的讲稿就是从我的长篇通讯《陈岩,一个舍生忘死的四川人》删减得来。陈岩宣讲时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9名政治局常委亲切接见。
      除了塑造典型人物,我的许多报道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11年,我历时半个月,凌晨深入深圳市一院、深圳市二院、深圳市北大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所大医院调查看病难,发表了1个整版的记者调查,报道引起强烈震撼,市政府当年就增加财政拨款,扩建市一院、市二院、北大医院、儿童医院。对解决我市看病难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