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致敬大城脊梁,从历史走向未来
2017.6.20F02
这是一场全城礼赞,承载一个群体的荣光,通往一座城市的未来。
昨日,佛山隆重召开“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命名大会,致敬佛山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致敬佛山的大城脊梁。
一个个耀眼的品牌,一个个闪亮的名字。20家“脊梁企业”,20位“大城企业家”,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各自的奋斗历史,拥有着相同的精神品质——企业家精神。
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央、省的风向十分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2016、2017连续两年,激发企业家精神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尊重企业家创造社会财富的贡献,进一步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
在昨日的大会上,市委书记鲁毅表示,命名大会就是要给予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们最高的礼遇和荣誉,要大力弘扬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让“佛山·大城脊梁”的企业家精神与“佛山·大城工匠”的工匠精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深度融合,共同成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的“双子灯塔”。
从中央到地方,重视企业和企业家,重申企业家精神,照见的是一个国家、地方的发展伦理和价值追求。
拨开历史迷雾,穿越岁月烟云,企业家精神一直清晰印记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和国家进步、城市发展的轨迹之中。
100多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正是张之洞、张謇、郑观应等有识之士大胆求变,点燃了中国工业文明的星星火种,引领中国民族工业实业救国;
200多年前的英国,瓦特债台高筑、实验难以为继,正是罗巴克、博尔顿两位企业家慧眼识珠,推动蒸汽机广泛运用于生产,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20世纪的德、日、美,正是大众、丰田、福特等一批伟大品牌的扛鼎,以及费迪南德·保时捷、丰田喜一郎、亨利·福特等企业家的光照,才使国运昌隆、大国崛起。
近现代佛山发展的历程,同样一路闪耀着企业家精神。19世纪末,陈启沅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卫省轩创办中国第一家火柴厂;改革开放后,何享健创立“家电王国”、杨国强筑就“梦想家园”;21世纪初,一批弄潮先锋冲出国门在全球商海中乘风破浪……百余年佛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家创新求变、艰苦奋斗的历史。
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发源地、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重镇到代言“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之都,今天的佛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如果说,制造业是佛山之根、佛山之魂,那么,企业家精神就是佛山制造之根、佛山制造之魂。
相比一些央企、国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脊梁,佛山的大城脊梁在全国别具标志性的样本意义。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成,民营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数据已经证明:民营企业挺起了佛山制造的脊梁,佛山企业家缔造了佛山经济的荣光。企业家精神,是佛山制造绵延千年历经百般艰辛却越发强大的灵魂支柱,是“千年商都”最具活力的文化DNA,是全体佛山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而政府与企业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尊重的“亲”“清”政商关系,是催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肥沃土壤。
今天的佛山,又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纵观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趋向“双中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带来转型阵痛,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消费升级等系列难题。
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德、日、美等制造强国发力高端制造,智造革命席卷全球,给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佛山制造带来挑战和机遇。
此时此刻,企业家精神能否被唤醒、被激发,决定企业家群体是持续冲锋还是畏步不前,决定佛山制造是因循守旧还是鼎新革故,决定佛山这座城市是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还是勇敢把握未来。
今天的佛山,迫切需要激发企业家精神——
需要何享健这样从一台风扇垒起白电王国的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精神;
需要庞康这样将一瓶酱油打磨一百遍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
需要李深华这样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一块玻璃不放松的坚守实业、坚韧不拔精神;
需要方洪波这样搏击长空、驰骋万里的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精神;
需要杨国强这样扶困济贫、兼济天下的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未来的佛山,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为广东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全新的时代、全新的挑战、全新的机遇,无不呼唤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就是使之成为浸润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相信一个有改革实干者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合流的佛山,必将汇聚起面向未来阔步前行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