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黎维和官兵雷区度“八一”
驻粤部队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昨在黎巴嫩南境雷区作业
本报黎巴嫩专电 (特派记者潘高耸 李松权 通讯员周 宇 周洪宇)穿越两旁密布地雷的小径,攀爬陡峭的崖壁,在只有十多平方米相对安全的弹丸之地开展作业……昨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的驻粤维和部队官兵,用特殊的方式度过了这个难忘的节日。他们踮起脚尖穿行在黎巴嫩南境布满地雷的“死亡地带”,在危险的雷区上舞动“芭蕾”,展现中国军人胸怀世界、守护和平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5月,以驻惠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为主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建筑工兵分队(以下简称“维和分队”),前往黎巴嫩执行为期1年的维和任务。
当地时间8月1日9时许,维和分队的官兵们乘车来到黎以边境 “蓝线”地区开展施工作业。记者看到,这片人烟稀少的区域,红色的骷髅标志随处可见,时刻警示着人们,这是一个布满地雷的 “死亡地带”。2000年,联合国在地图上为黎以两方非正式划定了一条“以色列撤军线”,即“蓝线”。
一条用简易铁丝网隔开的小径,两侧就是雷区。维和官兵们穿行在危机四伏的小径,前往位于崖底的一处作业地点。只见他们麻利地套上绳索、带上工具,沿着陡峭的崖壁下到崖底。崖底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地方相对安全,四周就是危险的雷区。雷区与安全区的边界模糊,难以辨认。更可怕的是,有些地雷因埋下的时间较长,性能已不稳定,就算没有踩到,也随时可能爆炸。
“我们小心翼翼,恨不得每一步都踮起脚尖。”维和分队分队长彭春告诉记者,大家给“蓝线”作业起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和乐观豪迈英雄主义气概的名字——— “雷区芭蕾”。
面对危险的挑战,维和官兵们没有犹豫,头顶烈日,身伴地雷,就在这弹丸之地开始了一丝不苟的作业。“长在和平年代,我们还未如此近距离接近战争!”平面建筑连战士崔军伟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在雷区作业,以实际行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这次的维和使命将让我们终生难忘!”
中国维和官兵的担当精神,赢得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和当地居民的称赞。“感谢你们为黎巴嫩边境和平所付出的努力!”黎巴嫩政府军军官穆罕默德·里达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