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改进作风应从“便民”小事做起
□阅 尽
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匪夷所思的“桥段”:一位守法商人,想去辖区药监局交一份表格,但穷尽各种办法,问了许多人,开车绕城奔波数天,竟然就是找不到这家政府机关。
但这可绝非“桥段”,而是现实中的真事。
据昨日报载,在深圳龙岗区做隐形眼镜生意的朱先生要到区药监局递交“医疗器械经营行为自查表”,没想到的是,通过汽车导航找到的是该局原址,后咨询114查号台找其新址,未果;又拨打12331、12345、12315也都查不到,而这些电话分别为当地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消费者投诉热线和市民服务热线,要么不知,要么称不属其服务范围。无奈,朱先生拨打了110报警求助,想不到的是,值班警察查询一番,也爱莫能助。
一个堂堂区药监局,就这样隐形一般消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如果说普通市民信息不灵,难以找到尚情有可原,但连行业服务热线,甚至辖区派出所都一时查不到,这就太不正常了。无奈的市民不得不向媒体报料才最终如愿以偿,但千辛万苦找到区药监局后,却被告之,他们并不办理此业务,要事主去市药监局办。相信任何一位遇到这种事的人,都会憋屈、郁闷。
以往人们常抱怨某些政府机关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如今恐怕还要加上个“单位难找”。尽管近年因政府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某些机关变动可能较频繁,加上机构缩减后不似过去一个局就占用一座楼、一个大院,而是“屈居”某大厦的几间屋或角落,标志不像过去那么醒目,找不到某些机关部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在信息社会,一个政府机关要想标明所在,让公众知晓其办公地点,难道是件困难的事吗?更何况,有那么多的政府服务热线,更不要说在互联网上开设官网了。能用的办法实在太多,有些几乎是举手之劳。
关键在于,我们的政府机关有无此心,能否设身处地为前来办事的百姓想一想。如今各级政府都强调向服务转型,这意味着政府机关也要有“服务业”的姿态。试问,有哪家服务机构不是“广而告之”,而去甘当“隐形人”呢?当然,若抱着“老大”心态,当官做老爷,那是无需费此心的。就像这位经销隐形眼镜的市民,如果不报自查表,弄不好就要受罚5万元,所以他一趟趟费尽周折也要去找药监局。但药监局却只管你是否来报表,至于你如何或能否找到申报地,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即便就事论事,在网络办公极为便捷和普及的今天,像这种行业自查表之类的事,为何一定要求人们去现场递交表格,而不能网上填报呢?即便现场办理,为何不能让市民就近办,而定要舍近求远去市局呢?说到底,服务之心缺失,是别指望“官衙”能放低身段,为百姓谋求方便的。所以,市民找药监局的周折,看似一件小事,却映衬出我们某些政府机关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
进而论之,作为现代社会的政府服务热线,知晓政府各机关的联系方式与办公地,亦应是基础性的“标配”服务吧,但值班人员竟然找不到或不肯提供相关联系方式,也够奇葩的了。不禁要问,究竟还有多少机关隐身在城市森林中?又有多少本该政府主动作为,或以简便方式便能办结的事,非要百姓费尽周章奔波劳碌的呢?所以,政府机关改进作风,提升服务,别忙着喊高调口号,就从实实在在的“便民”这些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