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学校坚守本位是遏制校外培训热治本之策
2018-10-01 

学校坚守本位是遏制校外培训热治本之策

□ 黄建海

       自暑假以来,有关校外培训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似乎表现出离不开校外培训的苗头,个别大牌培训机构一位难求,更是加剧人们追捧校外培训的恐慌心理。有人担心,人们由此会逐渐丧失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信心。此前,这事就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无独有偶,近日这个话题也延烧到深圳市本学期开学前的暑期校长学习会上。据报道,针对校外培训热,教育局局长张基宏在讲话中点明了问题的要害,指出社会培训热有学生需求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提出学校要“坚守本位”,笔者以为这才是为校外培训热消暑降温的治本之策。

       补课依赖症直接滋长了校外培训热是当前突出的反映。补课,原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教学现象。简言之,学生功课落下了,就应该补。可是这样一种正常现象,如今却因为它与金钱挂钩完全变味了。有个别老师心思用在赚钱上,无心上好正课,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有偿补课;以考代评,以考试成绩评价考核教师业绩,又使得补课依赖症在校园蔓延。有老师通过“威逼利诱”,鼓动学生参加校外补课,个别的还干起了为校外培训机构拉生源的营生。校外培训最大卖点是成绩提高快,家长花钱买分数,等于帮了老师的忙。家长、学生、老师三方似乎都从中尝到了甜头,这就是滋生补课依赖症的温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行为明显有违教育良知,偏离了教育的本意。

        校外培训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市场行为,在机构可以用金钱买来分数,但绝对买不来教育。机构可以拍着胸脯为分数担保,惯用的无非是一些讨巧的促销手法,但它却无力为育人负责。补课依赖症的病因昭然若揭:表面看是机构在玩营销技巧,搞得家长和孩子神魂颠倒,其实质是学校的失职、失误、失察。补课依赖症的源头和病根在学校。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并非一概否定补课,而是反对有偿补课、反对集体补课,反对不负责任地将孩子推向校外培训机构。该补的课,是必须补的。比如,给落下功课的学生补课,是教师的分内工作和天职,哪怕是搭上一些时间也不为过。学校有责任督促教师履行好这样的职责和义务。相反,如果因教师未及时补课,耽误了学生的学业,那就是失职。

        说起补课,笔者就会回想起儿时读书时,常听说有后进生放学后,被老师留校补课,或者因请假,返校后补课的情形。那时,老师绝不会向学生收取分文。如今,这种正常的补课成了天方夜谭,有偿补课、校外补课却猖獗肆虐。而且,价码一再刷新。据说,当下的行情,已经涨到一个课时上千元的水平了,这样下去造成的恶劣后果,已经不堪设想。

        促成校外培训热的另一原因是才艺与体育培训。这不是说,才艺体育培训校外机构有多牛,而是学校主动将这块阵地拱手相让。要说,每间学校都不缺特色,而特色恰恰是开展才艺体育普及教育优势所在。问题是众多学校特色教学的重心,过于偏向竞赛和荣誉。但凡校队都有不俗表现,参加比赛非金奖莫属,银奖都瞧不上。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才艺体育教学被忽视,这种现象绝非个别。然而,这方面的需求却在急剧增长,学校放弃了,校外培训机构当然会瞅准这样的机会大干一场。

        学校坚守本位,就是要像抓考试成绩一样抓面向全体学生的才艺体育教学。张局长对在场的校长们提出要求:每个孩子至少学会2项体育项目,掌握1门艺术技能。希望学校体育艺术教学惠及全体学生,与语数英一视同仁,这样的目标距实现当然还任重道远。但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校外培训热的根子不在校外,而是学校教育偏离了本位。因此,根治校外培训热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校手里。笔者在此也想提醒各位教育中人,要收收补课依赖的心,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重新赢得孩子与家长的信任,嬴回师者应有的社会尊严,到那时,校外培训热自然也会消退。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