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麦贤得:从“钢铁战士”到“时代楷模”
2018-10-09 

 本报记者 洪悦浩 张明纯 辛瑞玲

   一个共产党人,如何脱离低级趣味,做一个高尚的人?党的十九大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这里工作,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毛泽东为他写下“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战士,毛泽东称其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习近平评价他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麦贤得:一个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一个听党话、做好事、有正气的时代楷模。精忠报国是他的不变情怀,永远跟党走是他的忠诚信仰,感恩人民回报社会是他生了根定了格的人生追求。
  楷模,就是我们行为的参照系。尽管“八·六海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然而,随着我们采访的深入,当我们一步步走近麦贤得,走近那个英雄的群体时,也不由得感叹:这是怎样一颗历经岁月风雨千锤百炼的金子般发光的心啊!
  一枚勋章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也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原91708部队副部队长麦贤得获得了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颁授的“八一勋章”。7月28日,当中央电视台当晚播出这一新闻时,我们看到习总书记第一个紧紧地握着老英雄的手。
  麦贤得告诉记者:“这是国家最高的奖赏,我很感动!我很激动!总书记对着我说了很多关心的话,要我保重身体,党和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我也向总书记报告,荣誉要归功于八·六海战的战友们!”
  这是一颗金灿灿、沉甸甸的勋章!这是共和国对一位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勇士的最高奖赏!
  此时此刻,麦贤得充满骄傲和自豪。从北京返回汕头的第二天,8月5日晚上,老英雄喜不自禁,把“八·六海战”能够请到的战友们以及自己家族里里外外68人,招呼到一起团聚,共享荣誉;次日,借“八·六海战”胜利52周年纪念日之机,老英雄又与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共庆英雄团体52岁集体大生日的战友们,分享受勋归来的喜悦,感谢党和人民的再生之恩。
  麦贤得说话有点吃力,但思维非常清晰,一口一句“感谢党、感谢祖国和人民,如果没有祖国的抢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
  英雄的妻子李玉枝,与麦贤得风雨同舟近45年。她动情地对记者说,详细听老麦讲述授勋现场的热烈场面,心里一直暖暖的。尤其是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习总书记与老麦紧紧握手、嘘寒问暖的镜头,更是感动得热泪滚滚!或许,对于李玉枝来说,几十年多少艰辛如今都化作一抹感动的清泪:“老麦作为八·六海战英雄群体的代表,被国家授予最高荣誉,我们特别感恩!”
  1965年8月6日,南中国海域爆发了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战,人民海军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小艇打大艇”的辉煌战例。在这场战斗中,战后被授予“海上英雄艇”的611艇上的机电兵、年仅19岁的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过人的本领,成功排除机器故障,并坚持战斗长达3个小时,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和舰艇的安全。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麦贤得也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
  一种信念
  麦贤得的故事我们听了数十年,小学的课本就有《钢铁战士麦贤得》。但是,当记者面对面倾听当年611艇的老班长、“八·六海战”中身负重伤中弹70多处的黄汝省,慢慢讲述那场海战的一个个细节、一幕幕场景,依然被深深地震撼了。
  老班长回忆道,“1965年8月5号的晚上,我们就接到准备战斗的命令”。当时为了迷惑敌人,部队放假组织战士看电影,那天晚上,电影院传来了“老海老海!家里有事!”的呼叫,听到这个暗号,大家都马上赶回来了,“我们部队的组织纪律性可是相当强的”。
  当晚回到部队后,黄汝省马上上艇检查,发现麦贤得已经把出航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于是启动战艇出发了。到了南澳,611艇停了下来,部署战斗准备,并按照上级命令投入战斗。
  随着老班长的讲述,我们似乎也能清晰地闻到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味道:战斗过程中,611艇被敌人的炮弹打中了机舱,机器受损;麦贤得也被弹片击中了头部,倒在机舱里。指导员赶过来给他做了简单包扎,让他就地休息。然而,麦贤得却以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鲜血和脑浆粘住了他的眼睫毛,麦贤得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但凭借着日常训练中练就的近乎是“夜老虎”的本领,在机舱的一片黑暗中,麦贤得奇迹般地从数台机器、几十条管道里,检查出只有手指头般大小的一个被震松的油阀螺丝,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611艇重新启动最终把敌人的军舰击沉。而麦贤得在半昏迷中一直坚持用身子顶住移位的波箱整整3小时,直到战斗胜利!
  “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一定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一定要对祖国负责!仗打起来了,我们哪里会考虑到自己的生死,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把祖国交给的任务完成了。只有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才会觉得光荣,觉得骄傲。”老班长说这话时,眼里闪烁着光芒。
  在麦贤得的右前额,有一块疤痕至今依稀可辨,老班长告诉记者,“那里面就是有机玻璃,他前额的肉,当年可是从他身上肉最多的地方割来补上的。时至今日,他的身体还不能完全跟常人一样啊。”
  当年,毛主席、周总理听到“八·六海战”胜利消息的汇报后,指示一定要用最好的医生全力抢救麦贤得与战友们!广东军区陆军总医院随即调派直升机来到汕头,把负伤累累的英雄们接到了广州,并组织最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抢救。
  经历了4次脑部大手术后,麦贤得一直昏睡不醒。同住在一个病房的老班长等啊等,“几乎是一个多月后,麦贤得终于醒过来了!”当年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依然深深镌刻在黄汝省的脑海里。
  那一天,当医院广播里播出《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时,一直守护在麦贤得床前的护士忽然听到,原来昏睡不醒的麦贤得,口中居然含含糊糊地哼着这首歌的旋律!“麦贤得醒过来了!麦贤得醒过来了!”欣喜若狂的护士边哭边喊,一路飞奔出去找医生、叫院长。这一喜讯也随之传遍整个医院、整个部队,大家奔走相告,为英雄终于战胜死神而兴奋、而欢呼!
  虽然生命暂时脱离了危险,但麦贤得脑部重创依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刚开始连话也说不清楚。为了判断他的身体状况,医院专家小组制定了一个认亲方案:把麦贤得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部请过来,让他一一辨认。然而,麦贤得的反应让医生们的心都沉了下来——他对自己的亲人一个都不认识了。
  怎么办?突然,医生发现,认不出亲人的麦贤得却对着墙壁“咿呀”而语,一看,原来墙上贴着毛主席的大幅海报。实在听不清楚麦贤得的话,大家给他拿来笔和纸,麦贤得马上用自己还能动弹的左手,在纸上写下了“毛主席万岁”五个震撼人心的字!李玉枝告诉我们,这张深具历史意义的纸条,当年还上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呢。
  入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向党中央看齐,麦贤得把绝对忠诚铸入了思想、融入了灵魂。
  那时候,麦贤得在表格里看到别人帮他填着“战斗英雄”的称号时,都会划掉并填上“勤务兵”的字眼,然后反问:“你有没有为人民服务?”在麦贤得的脑海深处,永远藏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一份坚守
  李玉枝说,老麦的命是救下来了,但是脑部严重受创致残,必须长期服用药物。“52年来天天服药,每天晚上都必须服食安眠药才能入睡,至今服食的药物至少要一个火车皮才能装得下!”
  出院后,麦贤得被安排在仓库当生产助理,他的任务就是康复。“尽管康复长路漫漫,我们仍然可以顽强地生活。但是,最难的是人们的不理解。”每次说起这段往事,李玉枝总是眼角凝泪。因为麦贤得获得的“战斗英雄”证书上,是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林彪签署的,所以当林彪出逃的风波席卷全国后,麦贤得受到了牵连。
  那时,麦贤得感到委屈,不肯吃饭也不愿吃药,铁骨铮铮的战士垂头丧气。每当走上街头,后面总有小孩跟着起哄,甚至捡起小石头砸他。英雄承受得了伤痛,却难以承受人们的误解。李玉枝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劝他,跟他说吃了药身体才会好起来,身体好了才能上舰保卫祖国,“老麦听到自己能重返岗位,才肯把药吃下去”。就是这种时候,麦贤得最想要的,依然是重返岗位,保卫祖国。
  为了生活下去,为了麦贤得早日康复,李玉枝在屋前屋后开垦荒地,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蒸馒头,种菜养鸡养鸟养兔子,送孩子上学,还要赶着去上班;晚上归来,照顾老麦,辅导孩子做作业,还要抽空跟孩子谈心,就担心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
  只要有党的领导,即便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闯出一条路来。正像当年李玉枝嫁给麦贤得时,组织上询问她父亲有什么要求时,李玉枝的父亲不加思索地拒绝了,只有一句话:“只要有共产党领导,咱穷人啥时候也不用操心!”
  不管生活多艰难,李玉枝一直坚信:麦贤得是“真英雄”!“炮火中麦贤得差点丢了命,党和人民救了他,这哪里会假?!”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撑起了这个家,成为麦贤得坚强的精神支柱!她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党,相信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党!是党和人民给了你第二次生命,这永远不会假!”
  事实证明,共和国不会忘记为了捍卫她的战士!我们的党不会忘记英雄!1987年建军60周年的时候,全军第二次英模代表大会上,麦贤得的名字重焕异彩!中央电视台播出英模事迹后,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和多年来的生活重新映入人们眼帘,全国各地的来信像雪片般飞来,有人在信里深情地说:“广东不能把他当成自己的英雄,他是全国人民的儿子!”
  在李玉枝的精心照料下,老英雄的病奇迹般地康复着。李玉枝说,不管怎样对待他,麦贤得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部队。
  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支撑麦贤得活下来的信念,没有这个信念支撑,麦贤得没有办法走到今天。
  一身正气
  花,自己种,自己浇水;茶杯,自己洗,自己摆放;墨,自己倒,自己研磨。画案上笔墨纸砚都是自己收拾,干干净净,一尘不染……52年过去了,麦贤得似乎一点都没变。
  记者在桂花小学“老英雄走进校园主题队日”现场看到,麦贤得准备送给孩子们的10多本记录着10位“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的《英模风采录》一书,翻开每本书的扉页,上面都端端正正写上“小朋友: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麦贤得”。李玉枝说,这是老英雄用了五六个小时不歇气写出来的,他的动作不利索,但坚持自己一笔一划地写,不让别人代劳,也不让别人写好他才来签名。记者还听说,全国各地寄来的明信片,他必须一帧帧认真读、认真回,并工工整整签上“麦贤得”三个字,回寄给人家……
  日常生活中,麦贤得“一是一,二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英雄的眼里绝对揉不进一粒沙子。
  朝夕相处的李玉枝看在眼里,敬在心上。“他一直就是社会的‘红管家’!”李玉枝说,市场上有人卖金鱼,老麦发现那金鱼眼睛在翻,知道是病鱼,看到有人要买,他就会上前阻止“这不能卖”!卖金鱼的因此拿着扁担一路追打麦贤得;在路上走着走着,看到有小年轻骑着单车撞倒人后想溜,他立马扑上去抓住人家批评教育……他把帮助人当成己任,也经常因为多管“闲事”被打。
  这种正气凛然与严格自律,还表现在教育儿女近乎苛求的“认真”上。在人们眼中麦贤得是英雄,但在儿女眼中却是个“不可理喻”的人:管教严厉,近乎苛刻。李玉枝说,“记得有一次,女儿海珊才五六岁,喜欢跟邻居小孩玩耍。那天一群小孩互相追打,恰好被麦贤得碰上了,他直接把女儿倒吊起来拿鞋子抽。当时我不在家,邻居发现了赶紧上前劝说才把女儿放了。其实这也说明了老麦为人处事的严格,儿女们长大理解了,心里也会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
  或许,这就是英雄的本色:一丝不苟、一身正气。
  不管在什么年代,麦贤得心中念叨的总是“学雷锋,做好事”。有一次,一位邻居老人脚烂了,有偏方说需要蜘蛛来下药,谁敢去弄啊?麦贤得知道后二话不说,嘴上叼个手电筒就到公用厕所里抓蜘蛛,每个星期都要坚持去抓一两次,直到老人的脚痊愈。
  农村出生的麦贤得,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家家户户还没用上煤气的时候,很多人家会自己制作蜂窝煤,每次看到,麦贤得都会连做带搬,在人家那一忙就是大半天,最后成个黑乎乎的“煤球人”回家。谁家的鸡笼、鸟笼坏了,哪里的臭水沟塞了,几乎都能看到他主动帮忙的身影。
  机电兵出身的麦贤得时常说,自己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一生宏愿
  2012年,党和国家再次给了麦贤得第三次生命。李玉枝说,那年,老麦得了急性胰腺炎,危在旦夕,医院多次下了病危通知。那段艰难的时日,李玉枝每每以为老麦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他这一生,陆军总医院是他的救命恩人。八·六海战负伤后的手术抢救,当时可是院长、政委和主任们亲自抬着担架把老麦抬上了手术台;2012年,还是陆军总医院的全力抢救,才让老麦康复起来。”再次在死亡线上走过一遭,那年出院后,麦贤得“多做有益的事情,报答社会”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
  有一次,麦贤得夫妇回到故乡饶平,到英雄少年时的母校汫北小学走走看看,却发现学校里没有图书馆,孩子们缺少可以阅读的书籍。老英雄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他拿出自己的工资购置书籍,购买书柜和课桌,帮助学校建成了阅览室,让孩子们有了一处安静的阅读场所。
  此后,麦贤得还在学校设立“英雄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勤奋好学。这几年,还年年组织孩子们到汕头大学、海军基地等参观学习,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今年,就在麦贤得赴京接受“八一勋章”的前一天,他还与几位老战友,带着汫北小学5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起前往梅州叶剑英故居瞻仰叶帅,实地接受红色教育。
  其实,麦贤得有一个朴素而崇高的心愿:革命传统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孩子的教育是关键。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这一心愿的实际行动。
  受到英雄的感染,更多的热心人也行动起来:9月22日,在桂花小学美丽的校园,汕头市桂花小学、金珠小学与饶平县汫北小学三校签订《共建文明校园公约》,共建文明校园,共享教学资源。
  汫北小学退休校长麦思齐曾经当过麦贤得的老师。创建于1985年的“英雄展览馆”,倾注了这位89岁老校长一生的心血。当年,麦思齐调任汫北小学担任副校长兼少先队总辅导员,就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英雄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他走访麦贤得夫妇,从他们送来的最早、最珍贵的56幅照片开始,在校内少先队部开辟了“英雄事迹展室”。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年来展馆规模不断充实扩大,成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有21万多人前来参观学习。“这个展览馆不仅是饶平汫北的,更是全国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希望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把英雄精神发扬光大!”麦思齐说。
  英雄精神不老,战士本色不改。退休以后,麦贤得没有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奔西走给晚辈们上革命传统课,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获得“八一勋章”后, 8月23日上午,麦贤得夫妇登上了西安舰,老英雄又回到了“战位”,与“东海强军先锋”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强军梦。8月24日,麦贤得夫妇走进东海舰队机关,叮嘱大家一定要听党的话、听习主席的话,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些年,麦贤得每年都到南海舰队的“娘家”,为水兵忆战史、话传统、扬斗志。他的嘱托,在座座营盘点燃了战士忠诚爱国的热情,特别是他所传播和表现出来的看齐意识、核心意识让官兵深受鼓舞,坚定了他们跟党走、听党指挥,听从习主席指挥的决心,沿着英雄的足迹奋勇前进。
  从部队到学校,麦贤得晚年最关心的就是青少年教育。他经常到汕头、潮州、广州的学校、企业、厂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战斗故事。受勋后的8月3日,还在北京的老英雄就给广州的青少年朋友写了一封信,借《广州青年报》鼓励青少年要刻苦学习,经受磨炼,走向成熟,干出一番事业,取得成就!
  老英雄所到之处,如同点燃起一把把火炬,照亮着年轻人的未来。
  一世情缘
  “没有李玉枝就没有今天的英雄麦贤得!”采访中,不少人这样告诉记者。老班长黄汝省深情地说,“对李玉枝,我们战友都非常感激她,非常尊重她!”
  “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麦贤得基本脱离了危险。然而,受损的神经功能却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常状况。受伤那年他才19岁啊,还没有成家。伤愈出院后,组织上给他介绍了李玉枝同志。当时麦贤得的身体问题不少,她跟了他就等于是一个专门服侍他的人。麦贤得有今天这样的身体状况,离不开李玉枝了不起的护理。所以她是我们战友最尊敬的人!”老班长的话,坦诚、诚挚。
  “这都是缘分!我一辈子的愿望就是给老麦一个正常人的家庭,让他的身体尽快康复起来!”说起和麦贤得的婚姻,李玉枝笑称,像电影“小二黑结婚”一样,是先结婚后恋爱。
  1971年,李玉枝来到市委党校学习时,组织上安排他们见了一次面。那时,“钢铁战士”的事迹已经在全国广为传颂。和英雄的初次见面,安排还颇具戏剧性——“部队领导安排他来打乒乓球,让我和其他几位妇女干部在一旁装着看报纸,一边偷偷看他。当时一见,我觉得他个头挺高,挺帅气的。但我也知道,受伤给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嫁给他意味着要照顾他一生,但英雄也是人,我愿意协助组织,给英雄一个正常人的家庭。我知道,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任务。”
  1972年结婚的时候,“婚宴”上战友们起哄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当时麦贤得哼唱了一句“高山顶上一棵松”,李玉枝则唱了一段《智取威虎山》,“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这是我当时的真实心境,也是我向组织表明的决心。”说起往事,李玉枝无怨无悔。
  40多年相处下来,李玉枝对麦贤得的认识越来越深,感情也越来越浓。“老麦这个人,人品好,心肠热,对人真。在我心中,老麦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好人,我不能亏待他。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早些年,麦贤得在病痛的折磨下脾气暴躁,想表达又说不出来,动手常常成为他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孩子小时候曾经问我,当初怎么会嫁给这样的人?我就给孩子们讲述八·六海战,讲述老麦的英雄事迹,也讲述老麦在病痛折磨下的不易。”有一次,湖北省秭归县团委485名青年集体写信,说了很多受英雄事迹感动的体会。拿到信件,李玉枝第一时间就交给了孩子们,两个孩子看完信后哭着跑到厨房跟她说:“妈妈,原来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敬重我爸爸呀。”
  当了43年的海军,麦贤得对大海一往情深。他为两个孩子起的名字都带着“海”字,儿子麦海斌、女儿麦海珊,就是为了铭记大海的情缘。对于孩子的未来,麦贤得和李玉枝一早就有共识,让两个孩子报考军校。“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已经够多的了,我们有义务把孩子交给部队、献给国家。”这是夫妻俩的心里话。
  海斌的军旅生涯从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起步,海珊进入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一对儿女在部队双双立过三等功。李玉枝常常跟孩子们说,“路是自己的,党和人民给了你们父亲第二次生命,给了最大的荣誉,你们要懂得感恩,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现在儿子年年是先进,是优秀共产党员。你看,家里的大电视、空调机,都是孩子拿到奖金买的。孙子今年12岁了,外孙女也有10岁了,都是很乖的孩子。”对于子女的成长,李玉枝很欣慰。
  如今,当年的钢铁战士麦贤得已年过七旬,白发苍苍,可他那军人的脊梁,依然那样笔挺、刚强……
  跟着党奋斗了一辈子,麦贤得认为自己找到了归宿。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老英雄用了一辈子的行动去践行、去承诺。
  与麦贤得面对面坐谈,看着他亲切而又不失刚毅的脸庞,内心的崇敬油然而生!
  一种伟大的精神正在升华。老英雄的崇高精神,再次高高映照在时代前进的伟大征途中,激励着每一个共产党人勇往直前!
  耳际,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麦贤得的赞誉:他们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