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获奖作品
把外面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带回家乡
2018-10-01 

把外面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带回家乡
连州3名外出务工者从珠三角回到老家做村干部,只为家乡发展助力

       从鞋厂工人到村党支部委员,从玩具厂老板到村党支部书记,从的哥到村民小组长。欧剑辉、李齐古、李新强,分别从广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回到老家连州,做了村干部。目前,清远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在换届当中,有一批在外务工的人,把多年来形成的见识带到村里,为农村老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欧剑辉从鞋厂工人到村党支部委员:
       在村里为老人家普及新事物
       做村干部之前,欧剑辉是广州一家鞋厂的工人。 
     担任盘东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之前,欧剑辉在鞋厂当工人。
     2002年,初中辍学的他,跟随同村的人,来到广州打工。十多年来,欧剑辉先后到过东莞、佛山等地。
     车间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触鞋子,放进鞋盒、贴标签、分号码。
     “村里人选村干部,你被选上了。”今年5月,他接到了老家人的电话。
     挂了电话,欧剑辉想了几天:在珠三角十多年,但是这里不是根,每天机械化做工,自己也早已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回老家吧,村干部也是一份工作。”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他收拾行囊,回到了老家连州市瑶安瑶族乡盘东村。
     6月份,盘东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欧剑辉开始上班。
     青壮年大多外出,村里老年人居多。欧剑辉的工作,主要就是跟老年人打交道。
     有些老人家用惯了存折,不知道怎么使用自动存取款机。欧剑辉带着老人家,来到连州市区,教他们使用银行卡。
     欧剑辉发现,村民手中的低保卡、医保卡,通常是原始密码,他们没有改过。“如果卡被人拿走,根据原始密码就能取钱,这不糟糕了吗?”他让村民逐个改了密码。
     欧剑辉说,改革开放之前,村里人几乎没怎么外出过,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所以村里的老人家对新事物不熟悉。比如,使用手机、银行卡这种事,在年轻人看来非常简单,老人家会觉得有困难。
     “在村里普及新事物,为老人家帮大忙。”欧剑辉说,自己作为在珠三角生活过的村里人,虽然没有见过大世面,但是接触过很多新事物。
     欧剑辉说,从珠三角回到村里,离开了优越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丰富的消遣活动,离开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回到村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村干部,欧剑辉经常要做材料,每做一次材料,从了解到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李齐古从玩具厂老板到村党支部书记:
       把智能化系统引进到村里
     李齐古把在珠三角的见识,用在了美丽乡村建设上面。 
     担任飞鹅岭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李齐古是一家玩具厂老板。
     十多岁时,李齐古在连州的一家技校,学会了美术雕刻之后,他跑到佛山南海打工。多年之后,凭借积累下来的本钱,他在东莞开厂。
      玩具厂只开了两年,遭遇招工难问题,他把厂子迁到了老家连州。在连州,村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清闲,此时,李齐古就把他们招到厂里。有些村民要照顾家人,不方便外出珠三角,但是李齐古的厂子就在家门口,村民可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人。
     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家产过千万的老板,李齐古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他被推为致富带头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如果我自己很富,其他村民不富,他们会觉得跟我有距离,不敢接近我,躲着我走。”李齐古说,飞鹅岭村是根,落叶归根,无论自己多么了不起,最终还是要回到村里。
     做了村干部,我要把他们也带起来,让他们也富裕起来。不然的话,我就会被孤立的。”李齐古决定,做好这份工作。
     时常要到东莞、佛山等地谈生意,李齐古需要经常住酒店。有的酒店,现场没有工作人员,从办理入住手续、在房间消费、离开房间,客人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
     “这么智能化的系统,我也要带到村里。”目前,李齐古和村里的其他干部,正在带领村民建这样的民宿。李齐古说,建成之后,这将是粤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智能化民宿,有助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
       李新强从的哥到村民小组长:
       把烂路变成水泥路
       的哥李新强回到老家,做了村长之后,把村里的烂路变成了水泥路。 
       担任李屋村村民小组长之前,李新强在中山当出租车司机。
    1989年,李新强高中毕业,走出山村,到珠三角打工,几经波折,在中山稳定下来。李新强开出租车,有了孩子老婆,还买了房子。
    连州市龙坪镇李屋村是李新强的老家。
   “松柏村委会共有十七个村小组,李屋村最差。”2014年,龙坪镇镇长刘永忠说,松柏村是该镇下属行政村。周围的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整洁的水泥路,干净的文化室。雨后的李屋村,人走进去,两脚都是泥巴,摩托车开进去,泥水四溅。
    “从一无所有到稳定在珠三角,在村里人看来,李新强属于‘成功人士’。”松柏村委会主任李水良说,李新强能让自己逆袭,也能让李屋村逆袭。
    李水良连续给李新强打了20多个电话,让他回到村里。
    2014年到2015年,李新强考虑了一年多。他坐在自家台阶上,抽烟。想想每次回家祭祖时,黄泥路,一脚泥巴,他最终决定:回老家。
    回到李屋村,经过选举,当选为村民小组长。
    要搞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到镇里申请项目。李新强从中山回来,找到时任镇长刘永忠:“我们村也想搞美丽乡村建设。”得到的回复是:“你们村不行的。”
    李新强不死心,刘永忠实在受不了他的软磨硬泡,扔给他一句:“你村集资30万,再跟我说话。”
    “我们村的路永远这么烂吗?我们甘愿当最差的村吗?”李新强多次召集村民开会,阐述搞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村民响应号召,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按照自愿的原则,捐钱。最少的200元,最多的3000元。李新强自己捐了1500元,再加上村集体原有资金,一周时间,30万筹到了。
    “有了钱,事就好办了。”李新强带领村民大干起来:修水泥路,安装路灯,拆除危房,搞雨污分流工程。半年之后,李屋村面貌焕然一新:平坦的水泥路,干净的地面,明亮的路灯。“李新强竟然有办法,想不到。”刘永忠站在李屋村,点头。
    “一年前我来的时候,这些规划整齐的菜园子、果园子以前都是烂房子,路也都是烂路。今天看到的路,中间铺石板两边铺鹅卵石,不到一年时间发生这么大变化。”今年7月,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来到李屋村调研时说。
    听完了李新强的经历,葛长伟和清远市长郭锋跟李新强合了一张影。
    连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很多村民经过多年的外出务工,有了一定的经济水平,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这时候,愿意回到农村老家,为农村老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返乡担任村干部的这些人,有优势,他们在外地见识多,眼界比较开阔,因此有能力把外面学到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带到农村,促进村里的发展。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王喜闯 通讯员吴刚霞 张祁 汤珍榕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