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评奖评优
什么作品更易获中国新闻奖“青睐”?
2017-07-03 

标题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获得中国新闻奖意味着一个新闻人登上职业生涯的新高度。

    四月下旬,是各级新闻媒体报送参评作品的高峰期。《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绿色时报社高级编辑王兮之(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高级编辑胡国华(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国安全生产报内参部主任黄雄(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以及审核专家介绍参评时值得注意的事项,帮助编辑记者采写和申报更多具备获奖潜质的优质稿件。

    纵览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有以下四个特点的作品,更容易受评委青睐。
大主题,小切口

    中国新闻奖评奖更倾向于反映时代主题的重大题材、重点工作、重要事件的作品,例如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政论作品等就是关注重大主题的评论佳作。

但是,大主题的表现要从小处着手,小中见大。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王兮之对《传媒茶话会》表示:作品主题要大,但是作品内容一定要从某个小角度去深入挖掘,要切得巧、写得活、有故事,有吸引力、才有感染力,好看、耐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告诉《传媒茶话会》:一方面要有大局观,围绕大局、紧跟大势、紧盯大事,另一方面还要有亮点,作品要有人民性和故事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同志们,咱们台报送的《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节目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6分钟前

中国之声,传媒茶话会
    中国新闻奖评委:你们这篇报道,突破重大主题报道“高大全”、宏观有余生动不足、说教味重手段单一的传统定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视角、语言讲故事,很不错!


同中见异,力求新意

    有创新,无论是关注了新鲜事、新鲜人,还是作品有新角度新观点 ,亦或新表达,采用了新叙事方式,都能够在获奖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类题材过于集中,易发生撞车。部分媒体误认为重大题材一定能获奖,其实这不仅要看是什么样的重大题材,还要考虑与什么样的媒体竞争。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王兮之告诉《传媒茶话会》:有人认为涉领导人题材获奖理所应当,其实不然。据不完全统计,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奖中超过29件作品与总书记相关,能不能上?即使涉及总书记的作品也是要按评奖标准评的,报奖不宜心存侥幸。

    王兮之说,有的省份没报此类题材的作品,还考虑到了媒体间的竞争因素。哪怕在省里获了一等奖也不报,这就是理性明智的选择。

    大环境较为浮躁,静下心来在标题制作、行文等关键细节方面求新求变,才能抓住评委的眼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告诉《传媒茶话会》:创新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形势、受众的喜好,找准创新点。
3:34歌声中的抗战传奇来自传媒茶话会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媒体把抗战中的战役、人物、城市等几乎所有角度都开掘殆尽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歌声中的抗战传奇》,以歌声为媒,说歌声背后的故事,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

 拨动心弦,激荡人心

    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不少获奖作品饱含大爱之情,十分感染人,如《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

    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是中国新闻奖考量参评作品的重要因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新闻作品应有自己的责任和守望。一篇好新闻不应该仅仅是漂亮的文字和机敏、机巧的处理,而应该是有一种境界和智慧,有一份爱和责任,找到时代的最强音,找到老百姓情感的共振点。

    中国安全生产报内参部主任黄雄告诉《传媒茶话会》: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管是正面引导还是批评监督,都应该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要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要有坚持真理、追求真相的勇气和拨开云雾的智慧。


传媒茶话会小编
    黄雄老师这篇《安全会上睡着了》写得太好了,难怪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黄雄|安全会上睡着了
3分钟前

    黄雄,中国新闻奖评委,行业报协会
    黄雄:过奖了!新闻天天有,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不正常现象,反常即妖。各类会议上睡觉的人不少,群众意见很大,但也有些麻木了,可是参加安全工作会议的都是主管安全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居然在这样的会上睡着了,能保一方平安吗?


两分想一分写,七分靠在基层跑

    中国新闻奖欢迎鲜活、接地气、有生气的优良文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文风要接地气,用老百姓的语言说道理,简洁明快。“七分跑,两分想,一分写。”

    胡国华认为,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种“翻译”工作,要向受众翻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回应百姓对热点问题的关注。这种“翻译”不是简单的字面传递,而是一种再创造,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传播、说服、引导。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是业界的共识。
    王兮之告诉《传媒茶话会》:老一辈记者中,如:魏巍同志跑出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同志跑出来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接地气的好作品,如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跑”与“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边跑一边想, 只有这样互动,下笔拍片播音才有现场感,才能真正打动受众。
(来源:传媒茶话会)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