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评奖评优
30而立!十问中国新闻奖
2021-01-25 

     编者按:2020年是中国新闻奖设立30年。作为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30年来,在中宣部指导支持下,中国新闻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鼓励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中国记协始终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守正创新、开拓进取,评奖工作已经成为最受新闻界关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风华三十载,而立正当年!今天,让我们对话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负责人,一起走近中国新闻奖,一探她的“前世今生”。

  1

 

  从13个项目、150个奖到29个项目、350个奖,中国新闻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1990年,在中宣部指导支持下,中国记协在“现场短新闻”评比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新闻奖。回顾30年发展历程,中国新闻奖在中央的关心关怀下,在新闻界的支持参与下,始终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大变革同向而行,同步革新,不断丰富扩大评选类别,成长为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年度综合性优秀新闻作品奖。评选范围广泛覆盖新闻媒体主要作品形态,是全国新闻界编辑记者参与度较高的评比活动。

  30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全国新闻摄影年赛”“新闻名专栏奖”等全国性评比活动先后被合并到中国新闻奖中;同时,评选项目也在调整中不断丰富优化。1997年增加报纸、广播、电视系列报道项目;1999年增加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项目;2006年增设网络新闻奖;2007年增加广播电视新闻访谈项目;2010年增设国际传播奖项;2018年增设媒体融合奖项……相应地,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项目和设奖数额也由首届的13个项目、150个奖,逐步调整增加为2018年的35个评选项目、350个奖;2020年,根据新闻界建议,优化为29个项目、350个奖。

 

  2

 

  作为全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体现了怎样的评选宗旨?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总体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紧贴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正确导向,积极传播党的声音、阐释党的主张,充分把握时代特征,敏锐记录时代变迁,及时反映伟大社会实践,充分体现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作用。二是体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表现力强,社会效果、传播效果好。三是倡导“短、实、新”,鼓励新闻工作者改作风转文风,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四是鼓励融合传播,传播手段、传播技术追求创新突破,体现媒体深度融合传播趋势。五是经得起历史和社会检验,有效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

 

  30年7300多件获奖作品,中国新闻奖评选取得了怎样的亮眼成果?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首先,最突出最亮眼的成果——30年7300多件获奖作品。这些作品阐释解读30年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真实记录30年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历史大事件和历史性成就,充分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和社会前进脉络,生动描绘中国不断深化开放改革的宏伟图景,深入记载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灾难的举国同心共克时艰,鲜活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和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多角度多维度多方位呈现了新闻人眼中的中国,新闻人眼中的世界,汇聚起一部当代中国记者对中国和世界的“观察史”。

  其次,发挥“榜样”“标杆”示范作用。中国新闻奖评选成果,不仅来自于新闻实践,且引领带动、促进推动新闻实践发展和新闻队伍建设。多年来,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践行“四向四做”,增强“四力”,扎实有效改进文风;大力推进新闻报道改进创新,争取舆论引导社会效果最大化,积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从开放自荐到参评公示,如何推动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30年间,在新闻界的支持下,中国记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健全完善评选制度规则。一是不断拓宽参评渠道。2010年在传统组织推荐参评渠道外,受理自荐(他荐)参评,2014年向社会全面放开自荐(他荐)参评,同时增加新闻专业教研单位为试点报送单位。二是不断加大社会监督。2006年,首次在网络上公示评委会评选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2007年以来,坚持在网络上公示参评作品和拟授奖作品全部参评材料,接受公众评议、举报意见。2008年以来,增加对评委名单、评选细则的公示,接受社会公众对评委和评选的监督。三是不断完善组织机制。30年间,经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推荐报送、初评和定评三级评选机制;形成了包括报送、审核、核查、公示、评选以及评委会组织等衔接评奖工作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机制。这些机制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既是30年来评奖工作不断积累的经验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评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5

 

  从增加获奖者荣誉感到获奖作品宣传推介,中国新闻奖评选成果如何有效运用?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是新闻界公认的“样板”和“标杆”。为及时总结推广获奖作品创作创新、获奖者成长成才经验,自奖项创办以来,中国记协一直致力于加大评选成果宣传推广、带动转化力度,扩大覆盖面,不断加大对获奖作品的传播,持续放大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以权威性彰显引领价值。中国新闻奖自创办以来,无论是首届获奖的153件作品,还是2020年获奖的348件作品,无一不是于千军万马中突围折桂。获奖作品的背后,是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奔波采访、字斟句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鼓励获奖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牢记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担当社会责任,自首届起,在中央领导支持下,中国记协就组织了颁奖活动,邀请李瑞环、宋任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颁奖。2016年11月7日,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理事会全体代表和获奖代表,同大家合影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连续多年颁奖活动中,丁关根、李长春、刘云山、王沪宁和刘奇葆、黄坤明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颁奖报告会,同获奖代表合影,发表讲话,听取获奖代表发言并颁奖。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对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的关心,也倍增获奖同志荣誉感,彰显评奖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是以借鉴性扩大成果覆盖。经过30年积累,形成了多渠道多平台多形态成果推广综合架构,有效扩大了评选成果覆盖面。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传媒》《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专业报刊合作,刊发专家、评委、审核委员、获奖者发言、评析等文章,以及相关专题报道,及时总结经验,促进成果转化。与新华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等合作,组织出版《中国新闻奖作品选》《中国新闻奖评选报告》以及新媒体展示手册等,汇集获奖作品,精心解析经验,形成可保存、有价值、能借鉴的历史资料。在中国记协“一网双微”等平台上,突出重点亮点,集中推出专题,成体系发布获奖作品海报、短视频等全媒体解读产品,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为新闻界提供易学易鉴的经验。

 

  三是以针对性深化工作效能。紧扣一线编辑记者所思所需所求,解疑释惑,传经送宝。为及时总结优秀新闻作品采写制作经验和规律,中国记协连续多年举办获奖者研讨活动,邀请评委、审核委员、获奖者共同研究探讨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创优途径,并为一线编辑记者讲授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课程。同时创新机制,与中国记协记者大讲堂、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新媒体大会等品牌活动相结合,多种形式多个渠道推广获奖作品,促成更大范围的一线编辑记者经验共享,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6

 

  中国新闻奖评选总有一些“空缺”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中国新闻奖评选出现“空缺”是正常情况。从历届出现“空缺”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严格执行评选标准。在定评评委会评选时,候选作品未达到规定获奖条件,即一等奖候选作品没有达到实到评委的2/3赞成票,二、三等奖候选作品没有超过实到评委的1/2赞成票,导致评委会评选结果出现空缺。这一情况是评委意见的真实反映,体现了评委对评选标准的从严把握,很难避免。

  二是在评委会评选结果公示期间,有个别作品被举报,经有关单位核查确有不宜获奖情况,被撤销获奖资格。对这一情况,我会根据新闻界建议,在多方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完善评选条件,同时,督促推荐单位报送单位强化审核把关责任,加大评选前审核把关力度,尽量避免问题作品参评和获奖。

 

  7

 

  经中央批准,2018年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三年评出165件获奖作品。这一奖项评选效果如何?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3年来,中国新闻奖设立并持续优化媒体融合奖,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守好方向之正,聚好融合之力,走好创新之路,抓好共融之举,助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设立媒体融合奖项,不仅顺应了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格局深刻变化,也反映了新闻事业发展对新闻信息采集加工、表现形式、创新能力、传播效果等多个层面的新要求。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背景下,3年来,一批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创新性的融媒体精品获奖,充分展示了主流媒体进军主阵地取得的突出成果,取得了增设媒体融合奖项的预期效果。总体来看,这些融媒精品呈现三方面亮点。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内容创新创优。作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凸显新闻舆论工作重点。《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公仆之路》《鼓岭!鼓岭!》等,丰富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风范和人民情怀;《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等,聚焦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心创作,成为当年爆款刷屏之作;《长幅互动连环画丨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臊子书记》《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脱贫之后》等,聚焦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切口小巧,内容鲜活,以优质内容赢得各方好评。

 

  二是突出互动传播,增强核心优势。3年来,媒体融合奖作品展现出多平台多渠道加强互动传播的特点,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父亲•我们•时代》、央视新闻客户端《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广西日报客户端《柳州融水突围记|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浙江新闻客户端《直击7•5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现场 救援仍在进行》等,体现出传统媒体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增强全媒体核心优势,形成新平台核心竞争力。

 

  三是注重技术赋能,深化用户意识。在加快内容建设基础之上的技术赋能,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利器。3年来,获奖作品在坚持优质内容的同时,融入新技术新手段,包括短视频、H5、移动直播、VR、AR、人工智能、AI剪辑、三维特效、数字可视化等,持续扩展融合、可视、交互、移动、垂直、场景等产品体验,更重视更贴近用户需求。如《“军装照”H5》《幸福照相馆》《央广主播的朋友圈》《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等,围绕主题主线,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成为现象级“刷屏”产品,给受众强烈的沉浸感。

  8

 

  从媒体融合奖项评选角度看,如何改进和提高融合报道的质量?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我们建议,主流媒体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媒体融合报道。一是坚守新闻真实。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不宜为追求“好看”、形式创新,用艺术手法展现新闻场景。二是尊重新闻规律。中国新闻奖作为面向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坚持新闻性、尊重新闻规律是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基本要求。媒体融合作品在重策划、重呈现、重互动的同时,必须关注、凸显新闻作品的“硬核”——新闻性、新闻价值。三是坚持技术服从内容需要。内容是根本,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外在表现技巧。媒体融合作品要应用新技术,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但同时要避免为创新而“炫技”。

 

  9

 

  2020年第3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做了较大调整。这些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主流新闻媒体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成果。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项基本框架搭建于30年前的评奖活动,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评选标准、评选条件等各方面均需不断与时俱进,及时对接当前主流媒体的最新实践成果。

 

  2020年,我会在连续多年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评选办法进行了较大调整,在文件体例、评选范围、评选项目、评选标准等10余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努力使评选进一步贴近新闻工作实际。其中,多项修改体现了对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支持和引导。例如,探索打通过去按照新闻机构、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分别设置评选项目的做法,以文字消息、文字评论项目为试点,向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放开参评。把新闻漫画、新闻摄影项目的评选范围扩大到移动媒体。突出短视频新闻的新闻性,分设短视频现场新闻、短视频专题报道两个奖项。前者时长不超过3分钟,主要评选直击新闻现场的短视频报道,引导新媒体多创作现场感强、时效性强、简明扼要的视频新闻作品;后者时长不超过8分钟,主要评选围绕新闻事件和人物创作较深入的专题短视频报道,引导新媒体制作主题鲜明、内容深入的视频新闻作品。调整后,移动媒体作品可参评的项目增至最多。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新进展新变化的关注,及时跟进媒体深度融合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实践新成果,调整优化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有关内容,进一步强化新闻评奖的导向引领作用。

 

  10

 

  30而立!如何理解中国新闻奖30年这个重要节点和崭新起点?

  中国记协评奖办负责人:三十而立。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工作组成部分,30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始终坚持服务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变革、持续进步和长远发展,在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界可学可鉴榜样的基础上,致力于团结和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30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在不断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规则比较明确、制度比较完备、机制比较科学、程序比较清晰的评奖体系,契合中国实际,彰显中国特色;30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确保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经得起历史检验。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关注新闻舆论工作新实践新成果,及时跟进媒体深度融合新进展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不断强化新闻评奖导向引领作用,鼓励新闻工作者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