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三项学教
【改文风优秀作品】走近广东省基层十八大代表”系列访谈
2013-11-05 

 

  专题作品:饶富通:修路种茶引导村民“通富饶”

 

  917日中午,在位于梅州市区的“马山绿茶”专卖店,饶富通对记者介绍了自己创办马山绿茶公司的初衷:带领村民改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扩大产品销路,提高村民收入。(摄影:杨格)

  到马图村采访那天,饶富通专程在梅州市区等着,准备带记者进山。初一照面,他显得比较严肃,但随着他亲手冲泡的马山红茶散发出阵阵甜香,他打开了话匣子,人也生动起来:说到马图村的红色历史,他挺起胸脯,扳着指头,把曾在马图村住过的五位元帅数给我们听;提及他一手创造的马山茶业,他踌躇满志,但还是颇为矜持地说,现在公司还没打算往北方拓展市场,因为产品在广东已经供不应求;当我们行驶在蜿蜒陡峭的盘山路上,一面提心吊胆,一面惊叹于山区景色之壮美,他谈起自己当年为了修好通往马图的水泥路,才一上任就到市委“耍赖”,笑得一脸狡黠。但在笑过之后,他自豪地说:“就是这条路,一下子让我在村民心里有了地位。”

  靠“耍赖”修好的山村路

    南方网:饶书记,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邀请,首先祝贺您当选十八大代表,您刚刚得知自己当选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饶富通:听到自己当选了十八大代表心情很激动,毕竟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来自革命老区的党支部书记,能那么荣幸地当选十八大代表心情很激动。

  南方网:您参加省里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遴选时,选择了什么问题来回答?您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饶富通:我那时选的题目是“结合自身实际,怎样发挥党代表的引领示范作用”,那时我就介绍自己是来自梅州革命老区的一个支部书记,我介绍了曾经有5个元帅到过马图革命老区,朱德、林彪、聂荣臻、陈毅、罗荣桓,1929年的时候5个元帅在马图住了两天三夜。然后我就着重介绍了这几年怎样发展茶叶产业,怎样带动马图的群众致富,主要是讲这些。

  南方网:我们来到马图村看到非常美丽的茶山风光,觉得耳目一新。您自己是马图村人,您还记不记得您小时候的马图村是什么样子?

  饶富通:我是土生土长的马图人,中学毕业以后我就没有离开过马图,一直就在马图。我小时候马图没有通电,路是泥巴路,农村的卫生间全部是茅房,小时候的情况基本上比较艰苦。咱们刚才进山的盘山路,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走了。那时候也没有车进来,我在镇上上中学,每个礼拜都是走路回家,单程要走4个小时,我每个礼拜要走8个小时。

  南方网:现在这条路是怎么修起来的呢?

  饶富通:修这条路的时候,当时我去市委找刘日知书记,我去耍赖。(笑)

  南方网:怎么耍赖的?

  饶富通:因为我一个普通的村支部书记去市委找市委书记,一般情况来说也不是我去找的。

  南方网:有点越级?

  饶富通:对,领导也没那么多时间来接待我们村一级的干部。那时候我就带着一定要见到书记的信念,要不然我没办法回来跟老百姓交差,我是带着几百个村民签名的信件去找书记的,我当时就跟他的秘书说“见不到书记我不回去,你就给我三分钟的时间”,见到书记我就走。最终书记见了我7分钟,也现场答应我——那时候快开“两会”了,他说两会后一定到马图村走一遍。后来他到马图就现场拍板定下来了,所以这次见书记挺有价值的。

  南方网:您当时为什么没有去县委书记那呢,还是去过了?

  饶富通:因为那时候去找县里面的领导,他没办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南方网:县里的财政也比较紧张?

  饶富通:对。

  南方网:这条路为什么之前那么多任村领导都没修起来呢,当时有什么原因?

  饶富通:当时也有村里面不够重视的原因,政府财力也不足,两方面原因都有。那时候我在村委会是最年轻的,有些年纪比较大的干部就说,反正省里要搞“村村通”,再等等就行了。我就觉得,为什么要等,早几年通不是更好,我就去了。后来也证明,就是这条路,一下子让我在村民心里有了地位。

    南方网:路确实很重要,没有路,山里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山里想富起来就更困难了。

    饶富通:对。除了路不好,以前村里也没有手机信号,有些乡贤回到村里,都不在村里过夜的,因为人家有些做生意的,不能一直不对外联系。那时候我去找运营商,叫他们来建基站。本来他们建基站是要给当地一些补贴的,因为要征地什么的。我就跟他们说来马图村建基站不用给,赶快来建。

917,在高山上的绿茶种植基地,饶富通一面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一面给记者介绍茶树的种植维护知识。(摄影:杨格)

  饶富通(左)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制定生产标准,带动村民改进了采茶方法,从以前“老、嫩、大、小”混摘,变成了现在的“一芽一叶”,茶青的价格提高了,成品茶叶的品质也有了保障。(摄影:杨格)

    办公司不是为了“统治”

    南方网:您到了马图村以后做了不少大事,比如说修路,加强通讯设施建设等等。您做书记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您自己觉得您最“得意”的政绩是哪一件?

  饶富通:10年中我认为最得意的应该是组建马山绿茶公司,因为这个公司从2007年到现在彻底改变了马图村的经济状况。马图村种茶有几百年历史了,但我小时候全村茶不多,可能一个村子是四、五百亩,而且主要是自己喝,送自己亲戚朋友一部分,卖的还不多,也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用剩余劳动力在种茶。现在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8000亩了,全村一年茶的产量是10多万斤,现在茶叶产业是我们村的经济支柱,村民的收入主要都靠茶叶。原来茶叶一年一亩地的产值是5000块,现在是10000块,翻了一倍。这个公司不像平时的政府搞扶贫“一次性输血”那样,我认为这个公司是造血型的企业,不是输血。

  南方网:造血是指哪些方面,带动力是怎么产生的?

  饶富通:通过公司的广告宣传,让外边的人了解我们的茶叶。我们公司在梅州有三家店面,方便客户来品茶,也是个宣传平台。另外,通过这个公司的影响,村民做茶的品质提升了,价钱提高了。

  南方网:通过企业规模化的生产,整体上也给农民带来了一些科技方面的普及,他们的采摘加工工艺方面也得到了改进是吗?

  饶富通:是的。像以前,我没办公司之前,外面有些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会托我买一点茶叶,每年总量上一、两千斤,有时候他们会说味道变了,不一样。其实我也没骗他们,这时给你买的茶叶,100斤,100斤以后又还有人要,又来拿,拿过来味道又不一样了。其实茶来的地方、品种都一样,纯粹是加工工艺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就造成了茶的味道不一样。那时候我们发现茶叶的品质参差不齐,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公司来统一一下,种植统一管理,加工统一指导,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话质量就比较稳定。

    南方网:是不是村民在这方面的呼声也比较高?

    饶富通:村民想不到这些问题,各顾各的,我们是村委,对外交流比较多,才能发现这些问题。也跟他们探讨过这些问题,他们也比较支持来组建一个大的公司来引导这个市场。炒茶跟炒菜一样,像我们四个人炒出来的青菜可能是四种味道,炒茶也是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去指引他们的话,炒出来的茶的味道是参差不齐的。2006年时我们就征求意见,想组建一个比较大的公司,当时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全村人都来入股。那时我还开了村民大会,叫村干部跟村民小组的代表去每家每户征求意见。当时大家都说好,可是要他们把钱掏出来组建这个公司时他们又有想法了,毕竟是他们的血汗钱,交到你们手上,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最后这个方案流产了。

    南方网:后来呢?

    饶富通:2007年我就找到一些乡贤,最后由40多个人组建这个公司。

    南方网:达到您预期的目标吗?

    饶富通:公司成立了就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了。我办这个公司的目的不是要“统治”全村的茶叶,而是通过这个公司起到带动的效果就行——村民的茶叶不愁卖,而且价格又能升起来,又能带动他们发展茶叶的积极性。我不是要统治,现在的市场也统治不了,大家愿意的事才能干得下去。

 

  马图村村民饶富昌:“村里的工作还是需要有人带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饶书记就起了这个带动的作用。他引导茶叶公司发展起来以后村民的收入都增加了。”(摄影:杨格)

  马图村村民、茶农饶火新(左):“饶书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自己种的茶叶总是愁销路,现在公司打出品牌,向我们收购茶叶,收入增加了好多。饶书记在工作中很有说服力,在生活中也尊老爱幼。”(摄影:杨格)

    南方网:成立这个公司之后,村民做茶叶的标准、工艺也统一了吗?

    饶富通:也没有百分之百统一,但是公司基本上会有个“风向”,他们会跟着来,比如什么时候施肥之类。

    南方网:是有技术人员定期去培训吗?

    饶富通:我们都会找一些专家来上课,引导这些村民去改进加工。我们现在向村民收的全部是茶青,50块钱一斤。4年前干茶(春茶)一斤也只不过卖50块,现在茶青一斤50块。收茶青之后,按照我们公司统一的标准去做,这个茶要加工多少个小时,要怎么样加工,我们都有标准。

    南方网:现在村民会不会看着你们是怎么制作的,他们也会学着去做?

    饶富通:他们会看。

    南方网:他们自己做的茶也有一些质量上的提高吧?

    饶富通:有,肯定有。

    南方网:现在公司越办越红火,会不会有一些村民说“当时为什么没有早一些入股”?

    饶富通:也有人这样说。那时候也有人不理解我,因为他们感觉你这个做村官的怎么去做生意搞企业了,那时候他们不相信,他们会觉得有阴谋,掏公家的钱。当着我的面他们肯定不会说,但是我的朋友会跟我说有人在说你怎么怎么。我说没关系,等到他们看到结果了他们就会明白了,现在还在过程当中,还没看到结果他们是不会理解的。这个茶叶公司组建4年以来,他们看得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风言风语自然就消失了。

    南方网:公司向村民收购茶叶,对他们的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吧?

    饶富通:价钱提高了,而且他们的茶叶不愁卖,现在每家每户都是双向选择,假如他有200斤茶的话,朋友、同事、亲戚要120斤,还有80斤,他就会考虑将这80斤卖到公司,那120斤就是自己卖。我也需要这样,如果他们的茶叶全部通过公司来销售的话,现在公司还在发展阶段,整个加工能力、销售能力都有限。

    南方网:他们自己还是卖一部分。

    饶富通:对,他们自己卖的部分占的全村(茶叶)的五分之三以上。

    南方网:还是有超过一半是自己卖的。

    饶富通:没关系的,他们的茶叶只要能卖得出去就行,公司销售的茶叶能保证正常运转、有利润就行。

    南方网:公司还是要做品牌。

    饶富通:对,其实得益最大的还是村民。我还是偏向村民能自己将茶叶销售出去,公司的作用是让他们的茶叶更好卖。

  南方网:现在公司的销售额有多少?

  饶富通:整个马山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大约是200多万。

  南方网:将来公司的销售量逐渐提高的话,公司也会越来越多地从村民手中收购茶叶吧?

  饶富通:公司自己也种,因为公司自己没有一定的茶产量的话,跟着农民的屁股走也不行,广告投入、宣传投入那么大,还是得自己种些做保障。其实这4年来公司一年比一年收的茶叶要少,因为农民自己的茶好卖了,不需要卖到公司了。

  南方网:因为马图绿茶这个品牌已经打出去了。

  饶富通:对,在梅州来说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公司自己有种植基地还可以真正引导村民怎么样去管理种植。我刚才说的这50块钱的茶叶,去年叫他们采他们还不肯采,不肯转变那种采茶的方法。以前他们都是老、嫩、大、小一起摘过来,现在我们收的这种茶叶叫“一芽一叶”,这样采过来,过多几天,它又长出来,又可以采,价格又高又有产量。以前他们转变不过来,我们也叫他们过来基地帮忙,看看怎么采,试验,慢慢引导他们,他们也慢慢学着跟着来了。

    南方网:您刚才说的是一亩田的收入翻了一倍,如果平均到每个家庭的话,每个家庭平均的年收入现在增长了多少?

  饶富通:每个家庭的茶叶收入最少有3万块。刚才咱们在梅州会合的那个地方,有二十多户马图村的居民在那里买房。很多人把小孩送到梅州市里读书,然后家人在这里照顾。

    南方网:这说明村民富起来了。

    饶富通:是啊,我现在在镇上也有职务,但是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村里,舍不得离开,就是因为看到村民富起来了,特别有成就感。 

  在位于半山腰的新厂房施工现场,饶富通(左)告诉记者,随着茶叶种植基地的扩大,公司现有的加工能力已经显得不足。新厂房建好后,24小时的加工能力可以达到24千斤茶青,是现在的3倍。(摄影:杨格)

 

  马图村村民饶东源(中)告诉记者,饶富通作了很多实事,比如说村里的路,就是他带头修的,有了路之后大家的生活都方便了很多。(摄影:杨格)

   从临时工干起的村支书

  南方网:您中学毕业之后回到马图,最开始您做的是什么工作?

  饶富通:我一开始在马图做的工作是在电站上班,拉电线,收电费,送报纸,服务群众这块。

  南方网:属于哪个单位?

  饶富通:当时也不算什么单位,电站是我们村办的企业,有线电视也是几个人合伙搞的,只有送报纸才算是临时工,也不算是什么正式工。

  南方网:估计挨家挨户您都得打交道吧?

  饶富通:对,每家每户都打交道。

  南方网:您觉得当时的工作跟您第一次参加党支部选举就当选为书记有关系吗?

  饶富通: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做这些工作,让村民们了解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在进村委以前,可以说他们基本上认可了我这个人。我做人有一个原则——诚信,我原则性也很强,也比较热心。有时候村里的老人家里灯泡坏了找我,我就马上跑过去帮忙。因为只有我才会,他们不会,如果自己不帮他们,可能一个晚上都没有灯光,那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也就是这样慢慢大家都接受我了。我当村支书之前,村里没人说我不好的,到当上干部以后,才今年得罪一两个,明年得罪一两个。

    南方网:为什么事呢?

    饶富通:办企业的事也有,还有殡葬改革啊,都会的。

  南方网:村官不好当。您刚回到马图村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将来要当村支部书记的想法?

  饶富通:一开始回来还没有这个想法。但那时候我已经不是学生了,比较常在家里,也有很多人找我父亲说事情,可能从家里面受到我父亲的一些影响,慢慢地也有一些从政的想法了。

  南方网:您父亲也是村干部?

  饶富通:我父亲在马图做了19年的支部书记。

  南方网:您28岁的时候是第一次参加村党支部选举,那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或者有什么事情“启发”您去参选?

  饶富通:我爸爸在50多岁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辞职了,接任的村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也因为各种原因辞职不干了。那时候我已经入党了,村里面的领导和工作组就来做我的工作,问我可不可以考虑来选村主任,当党支部书记。那时候心里面也有一点怕,怕这么年轻怎么能胜任这个角色。但是当时我也答应试一下,看看群众对我的认可度怎么样。那一次选举可以说我是高票当选,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比较认可我做人做事的风格吧,也有的人是想让我这个年轻人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为马图带来些什么,能为马图改变些什么。

  站在茶树种植基地接近山顶的一块空地上,饶富通告诉记者,在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包括了茶文化主题旅游,这块空地可能会建成一个品茶观光的会所。(摄影:杨格)

夕阳下的马图村(摄影:杨格)

    村官也要跟着时代走

    南方网:在最基层,您觉得处理好党群关系跟干群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饶富通:关键是沟通,沟通很重要。还有诚信,说话要算数。别说村官,普通人也要说话算数,何况是做村官。还有平衡好上级各部门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事情你要去沟通和解释。有很多事情不是上级政府不给你办,而是暂时还没有条件去办,村干部要去做好解释工作,沟通很重要。 

    南方网:您父亲曾经也是村干部,您觉得现在跟当年比起来,村民心目中好村官的标准是不是变了?

  饶富通:好村官的标准应该没有变,都是要带领村民致富,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唯一变化的是加强学习这一块,因为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

  南方网:主要是哪方面的变化?

  饶富通:比如科技、信息这方面。像我父亲那一代没有手机什么的,现在我都会上QQ跟村民沟通。

  南方网:您平时在网上跟村民聊QQ聊得多吗?

  饶富通:基本上每天都有半个小时左右上QQ和有QQ的村民沟通。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可以留言。我会把村里面一些办事的情况放到QQ里面,有什么紧急通知,需要村民知道的,他们也可以比较快地知道,马图有个QQ群。

  南方网:这么说起来您也挺新潮的,您跟村里的年轻人关系应该不错吧?

  饶富通:应该说我跟年轻人有互动,也因为QQ的关系。

  南方网:您2008年的时候跟市委书记拍过胸脯,说十年后马图准能大变样!现在4年过去了,您觉得进度怎么样,满意吗?

  饶富通:这个进度我还算满意,那个时候我跟书记拍胸脯说十年后马图准能大变样,我就是考虑茶叶产业能够发展。通过这4年的努力,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思路在发展。还有6年,6年当中怎样将茶叶继续做强做大——我们是打算搞旅游这块,我们有茶文化,再加上我们马图是革命老区,看怎么样把茶文化和红色传统结合起来。

  南方网:红色旅游加上茶文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饶富通:对,以后6年要往这方面去发展,做大茶叶,我们现在是把茶叶当做产业去搞。

  南方网:接下来5年您作为十八大代表,有没有关于提案和建议的准备?

  饶富通:我对梅州山区比较熟悉,我想在十八大开会时提出来,看怎么样对山区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像我们这种股份公司,是农民凑钱开起来的,也没有什么好抵押的,看政策方面有没有什么能支持一下、倾斜一下,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南方网: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祝愿马图村在未来能够越来越兴旺,也希望您和村民们的生活能更加幸福。接下来请您带我们到村里转转,看看你们的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厂。

  饶富通:好。

  沿着一周前才修好的水泥路,饶富通带记者来到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马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茶叶种植基地。行走在一行行茶树之间,他一边给我们介绍茶树的种植技巧,一边顺手折下一些过大的老叶,动作娴熟。在半山腰的新厂房建设工地,他告诉记者,新厂房10月份建好,到时候每24小时可以加工24千斤茶青,而目前的加工能力是8000斤。夕阳映照下的马图村,四面环绕着绿油油的茶山,一条小河穿流而过,片片梯田静谧安详,优美宛如图卷;而乡村广播播放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则给这小小的山村增添了一分奇妙的现代感。夕阳同样照在饶富通身上——他特地在山路上的一处险弯停住,让记者下车,矜持又得意地指着山脚下的马图村,说:“从这里看,特别清楚,风光特别好。”他的笑容,被阳光镶上了金边。

 

  作品介绍:

 

  2012年下半年,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宣传我省十七大以来的工作成就,根据省委宣传部对十八大宣传报道工作的整体部署,南方新闻网坚持“三贴近”原则,精心策划了“旗帜飘扬——走近广东省基层十八大代表”系列访谈(以下简称“访谈”)。
  从去年8月底开始,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南方网领导亲自挂帅,开始策划系列访谈安排,成立南方网走转改小分队。截至目前,南方网已实地采访基层十八大代表近10位,并走访了代表身边的近百名群众。采访内容皆以网络专题形式予以报道,刊发原创稿件近百篇,发布来自生产一线的原创图片136张,收到网民留言百余条。
  在宣传报道形式上,南方网还积极探索了新的宣传形式,采用了新闻专题、微博互动相结合,人物专访与侧面采访相呼应的方式。有网友发帖称“来南方网可以听到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发出的声音,比别的什么更真实。”
  综合整个专栏的采访情况,我们采访的代表们来自于各个行业,他们时时走在群众前面,事事做在群众前面:来自农村的党代表带头学习和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头参加技能学习,科技兴农;活跃在社区的党代表则积极贯彻省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着力化解群众收入差距所引起的利益矛盾和社会矛盾,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来自行业的代表则是各行业的精英模范,他们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及资源,既带动群众在工作中创优争先,也团结群众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一个党代表一面旗帜,党代表们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像汪洋书记要求的那样,他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我们的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不仅反映了基层党员在广东省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中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的领导下广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各种成就,更体现了新时期广东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培养的卓越成就。

 

  点评:撕去标签 还原本真

 

  众所周知,“党代表”、“主旋律”等传统方法做的宣传报道在互联网上并不那么受欢迎,一味“唱高调”不但得不到网民的赞同,还极有可能遭到“反扑”,这是互联网这个舆论场的特点之一。
  南方网的“旗帜飘扬——走近广东省基层十八大代表”专题之所以能获得网民的认可,关键在于恰如其分的立意:打破刻板印象的隔阂,拉近网友与代表之间的距离。“拉近距离”比起“造神”或是“教化”,在官媒而言,明显是放低身段的做法,但却体现出量力而为的方法论、尊重客观事实的专业态度、和民生至上的价值取向。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看到了“党代表”们在“标签”下的“本真”——他们也有热血、孩子气、母性的一面;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会抱屈、会沮丧、会伤怀;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不介意向领导耍赖,也不忌讳四处去拉“关系”、跑赞助。正是这些“草根”的特性,引起网民共鸣。
  在这一专题的生产过程中,南方网采写团队把访谈直播间搬到基层一线,与代表们边走边聊,边工作边聊,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工作场景,令“走近”二字成为真正的“题眼”,整个专题接地气,有人气,值得借鉴。  
  (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 张志安)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