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三项学教
走转改:都市报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2017-01-19 

    ——重庆晨报的实践和体会张永才
    “走转改”的目标,就是都市报转型升级的目标
    《重庆晨报》已有17年历史。同全国其他都市报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需要从一张以街头社会新闻为主的“小报”,转型为关注时代进程、代言城市发展和影响社会主流的“大报”,与此同时,还必须跟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完成理念和技术上的升级,以在传媒竞争中赢得主动。
    无论转型还是升级,就目标而言,都要求都市报要更加深入地扎根所在的城市,反映城市的发展变化、反映城市居民的喜怒哀乐——与绝大多数人心声相通,与时代前进的方向一致,这是迈向主流的起码条件。
    “走转改”的目标与此高度一致。如刘云山同志指出的“党的宗旨决定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替人民说话办事的价值取向,必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所以,“走转改”关系着新闻媒体如何践行党的宗旨这个重大问题,要求新闻工作者改变作风和文风,尽最大努力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尽最大努力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这同样是都市报迈向主流的必然追求。
    对照都市报的现实,第一,编辑记者对于市情、国情、民情的了解,还比较片面、零碎。记者都是按照自己的口线在开展工作,相对比较了解自己联系的领域,但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编辑记者中的80后、90后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习惯于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获得资讯,这样得到的信息很快很多,但是缺乏细节和现场,碎片化和情绪化,更缺乏思维含量。“脚底板下出新闻”这是采访应有的程序和意义,但是这样的“本意”正在淡化。第三,片面的强调市场,都市类媒体重视所谓“白领群”、“消费者人群”,一定程度上有忽视中低层群体的倾向。对照社会现实,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比重大,在报纸的读者中比重也大,而且,他们更加需要报纸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走转改”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对于提高办报质量、塑造品牌形象、加强队伍建设都能够发挥重要的实际作用,从而推进都市报的转型升级。
  在融入城市、融入百姓中实现转型升级
    重庆晨报编委会提出,“走转改”活动要让读者看到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还要让报社办报质量、品牌形象和编辑记者素质都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实现读者、报社和编辑记者都在“走转改”中有收获,在融入城市、融入百姓中,推动报纸转型升级。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安排:
    一是结合重庆市情建立联系点。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市情复杂,我们在安排联系点时,统筹考虑都市圈和山区库区,报社和各业务部门、编辑记者个人分三个层次建立了7大基地和35个部门联系点,分布在重庆主城和“两翼”区县,覆盖了工厂、农村、工地、学校、社区等不同类型。其中,报社的联系点定在綦江区永新镇,这个镇地处“发达都市”与“边远山区”的过渡地带,农村农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同步推进,是“发展中的重庆”的很好代表。
    二是活动目标,具体清晰。“走转改”活动要收到成效,要有目标考核机制。为此,我们对报社的联系点綦江区永新镇,做出了“五个一”的办实事承诺,包括:组建一个专家团队,邀请农业、旅游业、城镇规划等方面的专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进城促销,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到主城销售、进入超市等组织一次促销活动;组织一批游客下乡,利用本报摄友团等资源,组织游客到当地体验农村,体验农家生活,推广培育一批永新镇农家乐品牌;为当地农村学校孩子组织一次活动,组织编辑记者到学校挂职当辅导员;送一批文化产品到农家,为当地建立一个重庆晨报文化室。对于编辑记者“走基层”, 根据采访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我们明确提出“321”的工作目标,即交3个基层朋友、写2篇现场报道、写1篇心得体会,让编辑记者都带着明确的任务到基层去。
    三是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报社编委会成员带头参加,采编一线全体参加,还要求报社的广告经营、专刊和新媒体等部门也要全员参加,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需要开展“走转改”,放大“走转改”的影响力,提升报社的品牌形象。今年2月4日,春节过后的第一次编委扩大会,我们放在报社联系点綦江区永新镇召开,编委会成员与采编、经营的中干,特邀几位旅游营销专家一起到了镇上,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共同研究当地旅游发展的问题,现场布置了新闻、经营等帮助当地举办“梨花节”、推销山地凤凰鸡的具体措施。随后,记者深入采访,先后推出了《永新梨花节赏花地图》、《永新赏梨花可尝凤凰鸡》等系列报道,为了服务读者赏花,除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深入现场,还专门安排了美术编辑到现场绘制三维地图,在报纸上刊发行程路线,受到读者和农民的好评,许多读者说报社的报道鲜活生动,而且直观方便,想得真周到。
报社各新闻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分别选择报道热点、难点开展走转改。财经记者开出专栏《财经记者走微企》、《财经记者走国企》、《世界500强的重庆故事》,报道一批普通人的创业故事和重庆经济发展背后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娱乐记者从明星报道转向文化报道,开辟专栏《走进重庆文艺名家》,挖掘了一批文化领军人物,组织了“艺术社会行”活动,感受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求;都市记者进入社区,写出了如“理发师的故事”等系列报道;政法记者走进监狱,写出了《美女心理咨询师在监狱上辅导课》等现场新闻。
    四是考核制度,引导有力。我们制定了“八不准”规定,对编辑记者“下基层”的工作纪律、言行举止等规范要求并明确处罚措施。针对“文风”问题,我们讨论归纳了“不良文风的五大表现”,组织编辑记者学习。开设了“现场短新闻”专栏,每日好稿评选和月度评奖中,对鲜活的现场短新闻给予倾斜,让编辑记者的付出得到承认和回报。
    有了这些制度保障后,在“走转改”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努力放开视野,着眼于报社工作的全盘和长远,提出了“三个结合”,即新闻报道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品牌活动与城市营销相结合、队伍培养与新媒体运营相结合。
    新闻报道与服务群众相结合,重庆晨报的“走转改”活动,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为民解忧”的作用。去年夏天,重庆部分区县连晴高温、饮水困难,记者王珊在綦江农村采访中,与村民共同生活三天,报道了当地村民一盆水几次使用的情况,见报当天,就有爱心人士捐款50万元,解决当地水源建设问题。去年11月初,记者宋岩接到秀山农民电话求助“当地10万斤猕猴桃销售困难”,记者迅速赶到水果市场,与果农一起摆摊销售体验“卖难”,稿件见报后,订单纷纷涌来。但今年的问题解决了,明年又该怎么办?记者又赶到秀山农村,现场采访三天,了解生产情况和具体问题,帮助联系商场超市和农业部门,为农民落实长期的销售渠道。报社对綦江区永新镇“五个一”承诺,正在逐渐落实并见到成效,今年3月,当地的梨花节,因为我们的参与和报道,客流量和农家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区委书记亲自给报社打电话表示感谢。
通过“走转改”,编辑记者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写出了好的报道、获得读者的表扬,也真正感受到自己思想方法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体会到新闻工作的责任和意义。记者王珊的旱情报道为当地引来捐款,在捐款现场,村民们对晨报、对记者都赞誉有加,王珊后来在心得中说“百姓的夸奖是对记者最好的表扬”。记者杨野夏天总会报道“战高温”,去年他通过与民警一起工作进行采访,他在心得中说,与“听得见汗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民警偷偷地喝下一瓶藿香正气水”这样的细节相比,自己过去的词汇是那样的苍白贫乏。副总编辑赵吾君深入到大巴山深处的巫溪县羊桥村和农民同吃同劳动,深入了解所住的“乐和大院”的农家人,采访记录达25页,收集材料有10多份,这个村80%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弱留守,产业薄弱,当地积极进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开展“乐和家园”建设,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写出了报道《走进巫溪新农村,乐和大院访农家》,他与编辑记者交流时说“这些基层的探索,是我们长期呆在办公室,上夜班的同志,通过记者的稿件难以感悟和了解的,通过走转改,我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的感受”。今年3月,我们的“记者挂牌进社区”活动正式启动,30位社区记者的联系电话、QQ号码挂牌进入社区,记者收到的新闻线索量大幅增加,真切地感受到“源头活水”的魅力。
    在操作中,我们非常重视新媒体的使用,提高采编队伍媒体融合的本领。去年12月15日,总编辑张永才和摄影记者何熠来到巫山县庙堂乡采访,这里山高路远,因自然条件恶劣,不宜人居,三年前县委决定整体搬迁移民。在去庙堂乡的途中,发现农民种的萝卜有10万斤滞销,当即就通过重庆晨报的官方微博推销萝卜,很快得到网友回应,转发30多万条,立即得到企业反馈,采购一空,当地村民说,没有想到这么神奇就卖完了萝卜。今年3月中旬,我们与新浪微博合作,开展“奉节脐橙一公斤”计划,帮助奉节果农销售滞销脐橙,转发一次至少购买一公斤,市民和商家积极参与,至3月底,原积压的3万吨脐橙已经销售出2.5万吨。
    报社同样有收获。不仅仅是编辑记者思想业务两方面素质的提高,报社还收获了一批好的新闻报道和好的品牌活动。我们要求“走转改”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报道,去年以来,我们在连晴高温中,探访蔬菜基地,回答市民关心的“吃菜”问题;我们在开学季节,走访乡村小学,号召市民关注乡村教育;我们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调研区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有故事、有现场、有思考的报道,回应了读者关切的热点问题,提升了报纸的质量;我们面向基层开展各种品牌活动,努力让“发现和传播城市价值”的办报理念下到基层、接上地气,我们连续举办了“非常6+1”大型城市营销活动,联合重庆主城区以外的六大中心城市的党委宣传部,共同举办集新闻专题、网友拍摄、图片展览、房车展销等为一体的广场营销,给当地市民带去热闹、实惠的“城市秀”;我们还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重庆第一个“国际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专业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参加;举办了“社区艺术行”活动,把优秀的艺术品送进社区居民的家门口。这些新闻报道和品牌活动,读者好评不断、积极参与,也获得市委宣传部的肯定,让报社的“人气”更旺,有力地提升了报社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梳理重庆晨报“走转改”活动取得的成果,我们感受到,扎实开展 “走转改”活动,能够实现“三个提升”:读者获得服务、帮助和关注,对报纸的满意度提升;报社获得好的新闻作品和品牌活动,报纸公信力提升;记者编辑提高思想水平和采编能力,增强了新闻工作的崇高感和责任感,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这三个方面的提升,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报纸转型升级。
    “走转改”常态化,对于媒体转型、公信力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走转改”对于我们进一步转变新闻理念、应对媒体市场变局、做好队伍建设等,都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意义。
    一、从新闻理念上看,都市类媒体报道转型、迈向主流大报,“走转改”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指明了实施路径。那就是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关注,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发挥作用,才能获得社会主流的认可。
    二、从媒体格局上看,“走转改”是传统媒体维护和提升公信力,应对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互联网上的微博、论坛等传播平台相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看家“法宝”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走转改”倡导和要求的作风和文风,正是传统媒体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三、从长远发展看,“走转改”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采编能力,为媒体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走转改”不仅是新闻观,也是“方法论”,从技能的角度看,让采访回归到“现场望闻问切”、“脚底板下出新闻”这个本意,提升采编人员专业能力,将有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


(来源:重庆市记协)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