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9日上午,广东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在广州召开“落实新修订《准则》要求 抵制虚假失实新闻”专题评议会。会议结合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针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虚假新闻、失实报道问题开展评议。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省记协秘书处负责同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新修订的《准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突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践行增强“四力”的工作要求。
围绕近期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虚假失实报道案例,与会人员分别从现状、成因、危害、治理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评议。省记协副主席、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珠江电影集团总经理钱永红认为,从疫情期间的失实虚假报道看,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负面影响;从发现的虚假失实报道首发的媒体看,绝大部分是互联网平台。有关管理部门要有效监督各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遵守新修订的《准则》要求,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新闻素材,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导向关,真正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除对失德媒体进行有效追责外,建立起日常防网络虚假失实报道的保障机制尤显急迫和重要。
钱永红发言。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省政府特聘研究员、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白玲认为,虚假新闻的来源和产生,一是境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散布谣言;二是不负责任的少数自媒体人听信网络信息后,添油加醋、猜测、甚至编造;三是来自境外互联网发布的对中国不友好甚至敌对的信息。此外,部分主流媒体中的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把关意识薄弱、新闻队伍年轻化、对互联网媒体的管理滞后等也是造成虚假新闻传播的原因。她建议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对年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把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各新闻媒体应建立新闻信息研判机制,将其纳入新闻选题报题的内容,分析判断新闻信息来源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白玲发言。
省人大常委、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建议要对违反《准则》行为的处理结果进行公开,以达到引导、规范、惩戒的作用;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对司法活动的报道,以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更大的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刘涛发言。
省委宣传部新闻处二级调研员曾宝瑜认为,新修订的《准则》立足新时代我国新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突出指导性,强调实践性,凸显了新准则的新境界,在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促进新闻事业发展进步、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自媒体发布虚假失实信息仍是我们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亟需研究制定妥善有效的举措,加强在自媒体发布信息方面的规范管理。
曾宝瑜发言。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晋升认为,部分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常常会辅以视频或图片,以制造“有图有真相”的效果。相比于单纯的口头信息表达,以视频和图片信息配合文字说明,或者引用权威信息源,使得虚假新闻更具“破坏力”。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前提。个别网络媒体对虚假信息传播的动机是失当的,而媒体在未识别其真假的情况下,盲目转发更是失职、失范。因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既要告知公众真实的信息,同时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甄别、选择,不能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
张晋升发言。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南方农村报副总编辑胡念飞分析了各类虚假新闻尤其是自媒体虚假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机构媒体的弱化,正规新闻工作者规模化流失,造成大量正常新闻无人采写,但公众又渴望大量信息,于是就形成了互联网充斥着大量真真假假的信息,在有意无意地引导着舆论。二是媒体把关流程流于形式,明明有三审把关制度,但由于各类新媒体平台点多面广,人力投入很大,一般情况下只能“小编当家”,酿成错误的几率就大很多。三是由于技术等原因,纸媒网媒实际上存在把关要求不一致的情况,网媒的尺度实际上大不少,难以做到一把尺子量。他建议,要把培育机构媒体,保持一定数量正规新闻工作者作为国家战略来安排。
胡念飞发言。
与会人员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