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新媒体日益广泛地渗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新媒体已然发展成为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产业。在新的传媒时代,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2018年也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接收信息与传播信息的方式。但内容为王、用户为王依旧是时代的特性,变的或许只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是内在价值。
新格局 合规经营扬帆远航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承载着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也关系到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能否不断加强。
新一年中,如何在促进网络媒体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又能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总体布局、总体要求,使网络媒体无论在全局还是局部的层面上不偏离十九大报告所划定的基本方向、所确立的基本目标?
不忘初心。为广大网络受众群体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应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初心。这个初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确立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党和政府落实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引。网络媒体的发展,更需要在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担当起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任,为广大网络受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指引。
牢记使命。网络媒体的发展应当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从传统中寻找智慧;网络媒体应当立足于先进文化,从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中寻找当下中国的现实发展逻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牢牢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服务大局。网络媒体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主阵地,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主要通道。广大网络媒体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新时代最前沿,一定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角度,承担起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强化,承担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不断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的任务,通过广大网络媒体工作者的努力,争取达到“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达到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效果。
合规经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合规经营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网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落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原则和具体规定,将自己的各项经营活动主动纳入法律所确立的基本框架中,确保自己的经营活动和信息传播活动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确保网络媒体切实宣传法治精神、认真践行法治理念。
在新时代和新格局、新使命的推动下,2018年的网络媒体发展定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活力。
新趋势 优质内容加速回归
在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冲击下,曾经风华正茂的网媒,也正在渐渐变为“传统媒体”。2017年,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正在积极求变,一些中小型网媒平台也纷纷崛起。2018年,这些网媒会往哪里走?
与之前相比,近两年的网媒用户人群发生了变化,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和3岁就会玩手机的幼儿,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网媒用户。企鹅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民用在新闻资讯上的时间多达67分钟,其中有15%的人每天在网上能看两小时新闻。并且,他们看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他们只看几个特定的门户网站,现在,社交平台推送的新闻占据了用户更多的时间。
面对用户的改变与技术的冲击,网媒怎么办?从目前来看,内容升级、紧跟技术、运营社交等,都是当前一些重点网媒探索的方向。
在机器人写作刚兴起的时候,腾讯网就将机器人写手引入媒体领域。现在,写作机器人已经在财经、科技、体育等领域“施展拳脚”,未来更将向全品类资讯生产发展。除了人工智能,还有机器算法、数据化、视频化等新技术,也已经在各大网媒普及。现在,网媒已经不仅仅是四大门户的竞争,越来越多以技术见长的新闻资讯平台,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也纷纷加入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战场,同时,垂直新闻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未来的网媒竞争中,谁把技术使用得更得心应手,谁才更可能有一席之地。
技术不能掉队,内容更是重中之重。2017年,传统的门户网站在新闻深度上开始下功夫。而财新网的内容付费尝试,更是给了网媒一个新的启示:用户不仅会为知识付费,也愿意为网上的新闻内容直接付费。优质内容的回归,将是网媒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知识付费有望在新闻领域扩散,这也将是新闻原创工作者最大的福音。可以预期,2018年这些深度报道内容将更多被网媒生产出来,这些有价值的新闻也将通过付费渠道获得自己应有的尊重。
此外,还有社交平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能与用户随时互动。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各大网媒只是将用户点击量反馈数作为一个简单的技术工具,反而忽视了与用户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关系。随着社交化理念的不断深入,用户更渴望与网媒平台交流,这也将是网媒平台加强用户黏性的一种措施。尤其对于号召“无跟帖,不新闻”的网易等网媒来说,用户评论的运营也值得在2018年下大功夫。
新机会 巨头入局短视频或更好玩
进入2018年,伴随着短视频市场的火热势头依然不见衰减,下半场的争夺或许将更加烽烟四起,高潮迭出。据速途研究院《2017年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用户已达到两亿余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的增长率呈现稳定的递减状态,市场趋于平静后,单纯依靠流量运营的时代已经过去,短视频的下半场到底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有创意、有价值的内容,是不会过时的。进入新的一年,短视频势必会向更优质、更精致的内容发展,“迷你剧”或许会是短视频下半场的打法之一,制作更精良,剧情更紧凑,同时,在商业变现方面也会出现更全面、更多样的方式。
从传播性来看,短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内容精简也意味着干货多、留存和传播性强。因此,优质的短视频比直播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二次传播,更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产生商业上的价值与长尾效应。
当然,短视频想要崭露头角,除了优质内容之外,与平台的合作也尤为重要。内容方一定要跟机构和平台紧密合作,好的内容加上好的流量,在大平台上才有更多机会在全网甚至全社会形成影响力。
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视频、今日头条等相继投身短视频领域后,我们看到,爱奇艺也紧随其后,并绑定短视频行业最优质的创作者,意味着平台将收获更丰富的内容资源。而对于创作者而言,“背靠大树”意味着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及IP开发机会,为解决困扰行业的变现问题提供了可能。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巨头的加入可能会使其遭遇灭顶之灾,但对于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来说,更多平台加入也意味着更多机会。
行业热闹不减的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视频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告终。那么,新的一年,随着平台集中度的提高,平台也开始对创作者更加“精挑细选”。接下来,会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当流量红利消退之后,内容水平的差异将得以显现。
在市场环境下,生存是关键。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依然不明朗,创作成本高等问题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创作者与平台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目前,短视频生产者的收入方式无非是播放广告、与微商合作和观众打赏。这三种收入方式并不能缓解短视频变现难的问题,目前半数以上的短视频生产者无法实现盈利,越来越多的小团队被市场淘汰。变现效率低成了如今短视频行业的瓶颈,进入下半场一定要解决变现难的问题才能促进内容上的发展。
帮助创作者解决变现问题,这也是平台必须要考虑的,平台应该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系列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搭建整个内容生态。
令人欣喜的是,短视频+电商的变现模式在过去一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采用,发挥短视频的视觉效果和传播力,这样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当然,我们也希望在行业迅速发展、短视频内容垂直化、精细化的背景下,短视频行业的评价维度能进一步完善,从单纯依靠播放量排名转向更多维、更丰富的立体评价体系。
2018年,势必会是国内短视频平台激烈大战的一年,但究竟谁能从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