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作主旨演讲。
《广州城市治理榜》对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水平有何作用?媒体如何参与社会公共治理?昨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十二届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发表演讲,他认为《广州城市治理榜》拓宽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空间,是媒体智库转型的创新尝试,为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公众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
柳斌杰表示,《广州城市治理榜》通过设置系列指标来评价政府公共治理的工作,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咨询,促进了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改进工作。同时,他指出,新时代的媒体理应在社会治理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不断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科学化、社会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水平和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能力。
关注行业新模式 从北京专程赶来赴会
从北京到广州参加昨日举行的第五届广州城市治理榜发布会暨城市治理专家研讨会,柳斌杰坦言自己是专程而来。“我长期在新闻出版领域工作,从二十多岁当记者,到现在70岁,四十多年的行业工作经历,对传媒行业有深厚的感情。行业里每一个传媒的新发现和新模式都让我心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对中国报业发展创造的品牌和经典案例,都历历在目。”
柳斌杰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报业传媒集团,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形成了鲜明的办报风格。对于目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着力于融合、转型发展路径,以移动、数据、用户优先为重点,打造党媒宣传、立体传播、数据服务、产业发展四个平台,加快从传统报业集团向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转型,他认为方向是明确的,也很受鼓舞。
他表示,我国媒体一直没有把优势发挥出来。“世界重要的评级机构,都是媒体办的,媒体为什么能办成这个事情?因为他们掌握了数据,能对全球的事情排行、评价和引导。”他认为,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创新探索,同时也希望中国媒体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个重要职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城市治理榜》开拓了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在柳斌杰看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也是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网联天下、信息密集、文化多元的影响下,社会治理能力受到严峻挑战。社会治理不能单靠政府,而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不仅是长期实践的经验,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的要求。”柳斌杰说。
同时,他也认为,《广州城市治理榜》在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了交流、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还以此为据,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建立数据库,开展智库工作,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专题报告、政府测评、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多方面服务。“几年的实践,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也探索了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经验,是媒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成功典范。我认为是应该认真总结推广的成功经验。”柳斌杰说。
他还表示,媒体评价政府,给政府提出评价标准,为中国主流媒体履行使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探索了新的路径。“媒体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真正发挥媒体的社会职能作用。”柳斌杰指出,我国新时代的媒体,理应在社会治理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不断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科学化、社会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水平和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能力。
一个建议
将评价体系、标准等认真研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柳斌杰指出,《广州城市治理榜》给政府提出评价,需要开拓的勇气,为中国主流媒体履行使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探索了新的途径;同时,榜单能让老百姓有认同感,是考验媒体职业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广州城市治理榜》通过几年的探索,锤炼出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是媒体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他建议,《广州城市治理榜》可好好总结,将评价体系、标准等认真研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比如,今年推出的高质量报告,可以再进一步完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重要指标引入,同时,这一份报告也可以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的表现。
柳斌杰还指出,《广州城市治理榜》应充分发挥这些数据资源,运用数据分析来构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让它更加科学、有公信力。同时,榜单应不止于暴露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智库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弄清楚问题所在,并借鉴专家力量,提出决策建议,提出可操作的方案,以优化政府决策。
六个方面
媒体可以这样参与社会治理
A 加强理论引导
媒体要把相关理论、法律、制度的宣传作为重要内容,让社会增进理解,形成更多共识。比如关注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法律制定和制度建设,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先进的治理理论指导社会治理。
B 参与共建共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它把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结合起来,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媒体应当研究和宣传党、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的特点作用,发现共治共享的有效办法和典型经验,帮助完善现代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C 开展危机公关
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担当者,在应对多边危机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关注网络条件下社会情绪和社会矛盾演变的新特点,及时提出一些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办法,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在社会矛盾调处方面媒体要做参与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公众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摆正心态。
D 保障人民权利
在社会治理中,媒体应依法保护人民的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劳动权、发展权,任何治理都不能限制公民的这些根本权利。依法努力保障人民对于社会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让人民真正行使这些权利。还有宪法规定的中国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都是社会治理中大量涉及的范围。
E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大舆论监督,为社会伸张正义是媒体的天职。舆论监督与党的监督、国家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一起列入了党章和国家监督体系之中,载入了法律和党规。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担当者,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很高的希望,誉为社会的良心。媒体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一定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担当社会治理的监督责任。
F 发挥智库作用
媒体拥有社会治理大数据,积累了大量案例,应该强化智库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社会治理贡献优质方案,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积累中国经验。同时,智库可以为地方和部门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补短板服务,为实践者出谋划策,提供数据支持。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