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传媒研究
做好新时代广东版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1-2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等新思想、新论断,丰富了知识产权新的时代内涵,为做好新时代版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将版权工作从政府序列划转到党委部门统一管理,是加强党对版权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使命,奋力开创广东版权工作新局面。

    把握版权发展机遇

    充分认清版权工作新形势

    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变化,为版权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按照“完善体系服务发展、做强产业引领发展、严格保护护航发展”的工作思路,版权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一是版权社会服务提质增效。建立17个“广东省版权基层工作站”、35个“广东省作品登记代办机构”和一批版权社会服务机构,覆盖全省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出台《粤东西北地区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补贴办法》,推动作品创作生产再攀高峰。2017年全省共完成一般作品登记54641件,计算机软件作品登记219860件,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版权示范创建卓有成效。组织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全省共授予110家单位为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涌现了一批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多家单位先后荣获“中国版权金奖”。三是版权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形成了以核心版权产业为龙头,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为重点,部分版权产业和非专用支持产业为补充,多元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广东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8.61%,版权产业已成为广东重要的支柱产业。四是版权执法监管不断加强。始终将互联网作为版权执法监管的主战场,连续14年开展网络治理“剑网”专项行动,网络环境下版权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提高,网络版权安全得以巩固维护。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双打行动”和打击软件侵权盗版“正版化行动”,广东特色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得到有力保护。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侵权盗版形势还比较严峻,保护版权的社会共识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版权执法监管能力和技术手段还不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布局不合理、转化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版权的地位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彰显,版权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要按照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要求,分析新情况,寻找新对策,坚定做好新时代广东版权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发挥版权独特作用

    切实明确版权工作新方向

    一要发挥版权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支撑作用,切实履行守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的新职责,为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保驾护航。利用《著作权法》,打击作品侵权盗版,维护作品传播秩序,规范作品应用场景。

    二要发挥版权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保障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版权的主客体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版权工作也覆盖了文化创作、生产、传播、使用、交易的全链条,可以说版权是文化的基础,版权的创作创造关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版权的保护运用关乎文化的繁荣兴盛。强化版权创造、保护、运用,是充分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三要发挥版权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激励作用,努力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版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通过确定创作者的专有权利,使得权利人可以通过作品的传播和使用获得应有的回报。这种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造的尊重和肯定,能有效激发权利人的创新热情。强化版权保护,加大版权资源的转移转化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四要发挥版权对扩大对外开放的助推作用,切实担负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使命。版权的国际化特性,决定了版权制度所包含的规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都是国际通行规则。做好版权工作,是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树立国际形象的需要。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新要求下,努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版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突出版权重点任务

    奋力开创版权工作新局面

    其一,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抓宣传倡导。以提高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为目标,大张旗鼓组织“保护版权,发展经济”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报道版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提升全社会对版权的认知度,凝聚起保护版权的社会共识。

    二是抓政策扶持。突出作品质量导向,探索作品创造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版权保护和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基金),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激发创新主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生动力,打造珠三角版权保护和创新高地。

    三是抓队伍建设。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聚才纳才。建设广东版权智库,组织智库围绕版权领域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服务。鼓励高校开设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专业,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熟悉国内外版权事务的人才队伍。

    其二,围绕构建共治格局,抓好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广东省版权条例》地方立法。出台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及推动作品创作、管理、保护、运用和服务的政策措施。

    二是建设版权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版权纠纷调解仲裁、版权鉴定认证等制度。加强对版权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使其成为业界联系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版权宣传、版权贸易、版权登记、版权纠纷调解、版权交流合作、版权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探索构建版权社会共治新格局。

    三是建设版权执法监管体系。加强版权执法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版权执法监管能力。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版权执法监管。加大技术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新技术在版权保护中的作用。完善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创新版权执法监管手段,提升版权执法精准度。

    四是建设版权涉外应对体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涉外版权工作,掌握国际版权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及时做好应对工作。要加强与立法、司法、外事、商务、知识产权等行政机关的版权国际应对合作,实现多部门、多行业的联动应对。稳妥处理国际版权事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版权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三,围绕推动产业发展,抓好关键环节。

    一要强化版权保护。加大数字版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网络治理“剑网行动”,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版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提升部门间精准协同打击侵权盗版的能力。加强版权保护交流合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版权保护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的保护自律和预警机制。建设版权执法监管云平台,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巩固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认真组织开展《广东省版权保护工作》和《广东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督查考核,提升版权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要推动产业发展。综合施策,努力在建设版权强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版权产业高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进“版权兴业”工程建设,以“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认定为抓手,推动特色版权产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珠三角城市群开展国家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工作,加强对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对版权产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要促进版权贸易。加强对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的培育和管理,鼓励深圳报业集团版权交易中心、东莞版权授权中心、珠海横琴版权贸易中心探索版权贸易新模式。建设“广东省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发挥其在版权交易、评估、融资等方面的聚集、协同和服务作用,努力构建信息充分、交易活跃、秩序良好的版权交易网络平台和工作体系,建设广东省版权贸易联合市场。加强对版权交易活动的监管和指导,规范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