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传媒研究
智媒时代的传媒业
2020-03-04 

回顾:各方协同实现生产与传播范式创新

主流媒体加快推动融合转型,致力建设“四全媒体”

主流媒体不断加快探索新的融合转型出路,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等权威媒体起到了示范作用。2019年,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20家纸媒相继进行改版。人民日报调整板块,实现了全彩印刷。9月19日,人民日报社宣布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体现主流算法的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短视频客户端“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全媒体智慧云和融媒体创新产品研发与孵化项目正式亮相。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媒体在转型中频频推出新举措,利用其内容深度、专业高度等优势,整合新媒体资源,以融合思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万物皆媒时代,商业平台与主流媒体从之前的对立竞争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商业平台在传播体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一系列协同合作中,主流媒体一方面利用用户数量和规模庞大的短视频平台“借船出海”,将严肃的新闻内容与短小精悍、活泼欢快的短视频相结合,使新闻信息“放下姿态”、更接地气、引导更有力;另一方面,商业平台有主流媒体强势坐镇,有权威优质的内容保障,提高了使用场景终端的信度和效能。

AI、5G等技术应用,引发内容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新技术推动内容生产方式变革,部分内容的采集、写作、编辑、分发等环节由人工操作变为自动生成。当下,智能化技术不再仅仅是机械应用于内容生产的某一环节,更多的是镶嵌于整个传播系统。然而,写作机器人的应用、AI主播的推出,并不意味着“新闻从业人员即将被取代”。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传媒业,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从内容的把关到传播,新闻从业人员在内容的意义符号中发挥着人文关怀的作用,促使传播的内容真正沁入人心。与此同时,新闻从业人员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并积极运用新技术,解决“本领恐慌”,达到人机协同、相得益彰。

反思:技术也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并无善恶之分。当新技术尚未有完善的运用机制和政策约束时,其带来的利益狂欢背后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分视频化转型易造成部分内容浅薄化,弱化新闻的权威性

视频的实时动态化叙事和直观化图像符号降低了用户接收和认知信息的难度。如今,短视频、Vlog等成为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内容的重要传播形式。相对于文字,视频往往以图像来凸显事实,缺乏内容的深度,大众化的表达侵蚀并逐渐解构主流话语体系,弱化新闻固有的公共属性和权威作用。倘若传统媒体盲目、过分地追求视频化传播而忽视原来的文字报道,新闻内容或将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呈现,导致受众追求事件的戏谑性、引爆点多于洞察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如何平衡好固有的内容深度优势与视频化转型的关系,避免内容浅薄化、削弱传播效能,传统媒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合适的路径。

AI技术触及道德边界,引发伦理问题

AI以大数据为导向,以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革新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赋予传媒业新的生机。但是,数据背后是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社交轨迹、浏览痕迹等隐私信息被泄露、个人权利被侵犯等伦理问题。明确法律的边界,落实个人数据保护条例,规范商业数据的获取和使用,是传媒业智能化发展中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流量先行促使互联网形成黑色产业链,破坏商业秩序

在大数据时代,流量愈发成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追逐的目标。流量先行驱使利益相关者过分关注数据,滋生横蛮的数据造假产业,形成黑色产业链,破坏了正常商业秩序,随之而来的是优质内容的短缺、观众的流失、经济效益的降低,最终将导致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唯流量论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减法作用,使得现象与本质背道而驰。

展望:万物互联带来更多行业机遇

回顾2019年,媒体在转型中借助不断成熟的智能技术,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向纵深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内容产品都呈现出一体化思维。在布局未来蓝图的同时,也要看到技术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2020年,随着5G、AI、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使用,未来传媒业将在万物互联、互融时代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主流媒体建设智能融媒体中心,塑造智媒化报台网端生态

近年来,主流媒体一直在布局“中央厨房”,但局限于思维和技术,在前期建设中仅仅是人机分离的机械式相加。随着融合思维的渗透和新技术的推进,逐渐从相加到相融,形成融媒体中心。不断成熟的智能技术将为传媒业提供更大的融合转型空间,打造智媒化报台网端生态,使得机器能够真正与人合作互信、各司其职,实现技术与价值的融合。传媒业构建起智慧型传媒生态,彰显了人和机器相融的独特价值。

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传媒业全面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能够追踪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上保护内容创作者,一定程度上能够催生优质内容的涌现,促进内容生产的良性循环。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区块链、5G、AI等技术应用将助力传媒业的生产、分发、存储、治理等各个方面,不仅颠覆了内容生产的过程,还将以技术驱动传媒业态的发展,做大做强传媒业。

主流媒体在自身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2019年11月20日,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标志着该台媒体融合迈上了新台阶,也说明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自身平台建设。主流媒体生产了许多优质内容,但自身平台的传播力弱,自然也造成了经营的困境。商业平台的高用户流量和强用户黏性,短期内不会变,主流媒体仍需借力商业寡头平台加强内容传播。

未来已来,媒体新招迭出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传媒业正在抓住机遇进行新布局,力求在未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2019年12月12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组建的“未来媒体研究院”正式成立。同一天,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智能化编辑部通过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让新闻生产实现智能化创新,提速、提量、提效。此举被看作开启了一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智慧革命。着眼未来,是学业与业界的共识,也是瞄准长远发展必须具有的战略思维。

(来源:新闻战线公众号)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