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传媒研究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1》详解深融“道”与“势”
2022-02-08 

   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1》于去年12月底出版。《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是专委会年度“紫皮书”智库系列重点研究成果,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发布三年。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1》聚焦全国主流媒体2021年融合发展实践,努力宏观把握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局”与“势”,厘清推进深度转型的“术”与“道”,从总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融合精品分析四个部分对主流媒体年度融合现象、融合热点进行深入解析,梳理提炼了新媒体发展成果、创新规律,前瞻分析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进路。现摘编10篇重点文章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我国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路》

  观点摘编

  2021年,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重心由产品创新、业态转型逐步转向互联网生态焕新深入。主流媒体通过技术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等中台“新基建”成为管理创新热点,实现差异化竞争;主流媒体打造专业、垂直工作室品牌矩阵,以适应用户圈层化和增强自身运营能力;广电媒体布局MCN激发造血活力,形成差异性品牌;城市广播电台先声夺人,带动城市媒体跨域融合,形成常态化垂直多元的全媒体产品矩阵传播。

  媒体深度融合最大的难题是思维观念,主流媒体还需在品牌思维、情绪思维以及打造主力军、后备军建设等方面加速调整,可通过智媒技术“混搭”打造沉浸场景,以“开放入口+社群运营”推行“开门办报”,用专业内容和专业运营开拓文化出圈,实现全媒体内容链条深度重构。(作者:曾祥敏 刘日亮 杨丽萍)

  

  《场景传播:从载体迭代到时空嵌入》

  观点摘编

  场景传播要把握三个基本路径和思维模式:基于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提供“懂我”“独我”的个性化体验;以时空和多重关系为依托,打造“当时”“当地”的体验;以深度交互为核心,营造“有我”“我在”的体验。

  选择场景传播策略既要从渠道与平台层面发挥全媒体、全终端的传播效果,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又要从价值与情感层面凸显传播的生活化、人格化特征,实现用户与产品的价值共通、情感共鸣。(作者:刘晓鹏 何旭东)

  

   《智能化媒体的演变方向研究》

  观点摘编

  在内容推荐算法的评估标准中,多样性尤为重要,包括内容主题的多样性、态度立场的多样性、内容生产者的多样性等,这也是新闻客观、平衡的专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通过算法实现对平台内容的调节,需要在算法中加入很多专业性的判断,如判断内容的质量与公共价值,评估内容生产者的声誉……这些判断仅靠算法工程师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更多专业内容生产者参与。建立内容分发算法开发的跨界团队,形成兼容内容与技术等多方力量与价值观的开发机制,对未来智能分发应用的发展是重要的。(作者:彭兰)

  

  《驱动与反哺:网络直播助力社会创新》

    观点摘编

  网络直播不仅拓宽了人们的活动场域,更带来一种全面的参与,激活了社会创新与价值共创。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网络直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乡村振兴、拓宽知识传播边界、助力文化艺术传播传承、促进就业、助力社会公益,成为各行各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同时,网络直播面临着挑战,需要警惕畸形的“流量至上”的市场导向,避免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并防范群体极化带来的潜在风险。(作者:王晓红 李智)

 

  《5G技术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观点摘编

  媒体融合“先进技术”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技术,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群。5G既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互促进、无法分割,也为所有信息技术发挥其先进性、实现驱动性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必要保证,是媒体融合先进技术的重中之重。

  5G商用以来,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充分利用5G技术,推动时空传播立体化、应用场景多样化、地方资源整合化、应用方式特色化,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新模式。(作者:赵子忠 米文霞)

  

  《新传播技术发展与网络空间生态变革分析(2020—2021)》

  观点摘编

  2020-2021年,网络生态空间一个典型特点是新传播技术成规模进入传播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和传播环节大量出现,在传播者环节的典型应用是网络虚拟人,在内容生产和扩散环节涌现了社交机器人,这两者都不再以单一的介质形态出现,而是以“人”的身份扮演对话者参与信息传播;以星链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成为新的信息渠道,也成为信息传播的基础网络;5G技术的商用为VR、AR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未来将克服VR影像传输中因为传输速度和带宽限制产生的卡顿等问题。(作者:斗维红 任吴炯 王競一 张尔坤 张洪忠)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下主流 媒体的体制机制微创新》

  观点摘编

  媒体融合进程的服务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密不可分,而体制机制创新更多是“微创新”,即小步快走,而不是大刀阔斧、大开大合。

  主流媒体既要勇于先行先试,在创新中凝聚优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闻+”服务路径,以“+政务”助力政府治理,以“+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以“+商务”创造商业价值,从而实现主流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支庭荣 林施绮)

  

  《聚合、传播与再生产:原创新闻平台内容运营策略研究》

  观点摘编

  原创新闻平台是一个以开放逻辑构建起来的基础设施。一方面,面向用户开放。平台型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业单向式的传播局面,用户接近新闻的程度较以往大幅度提升,同时可以参与、评价新闻。另一方面,面向创作者开放。新闻资讯的生产者并不限于媒体机构在职员工,还吸纳了专业内容生产者、政务新媒体等多元化的创作者。

  原创新闻平台在内容聚合方面应该注意破除同质化倾向,增强原创内容的独家性、专业性;同时加强原创新闻平台内容生态整体建设。(作者:王佳航)

  

   《贯通、平衡及借力:主流媒体多平台运营的困境与改善路径》

  观点摘编

  主流媒体进行多平台运营有两种可行的参考路径:对于自身内容资源丰富的媒体,以做好自有平台为主,再用第三方渠道打通圈层;对于内容制作较为紧张的媒体,可多利用第三方平台渠道,到达用户,建立口碑。无论何种路径,最终都是扩大主流媒体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作者:张悦 张宏伟)

  

  《央地联动与区域竞合: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融合的协同发展与未来进路》

  观点摘编

  大湾区城市群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点,其媒体格局具备多层次结构,各城市媒体的定位、功能、覆盖人群和产品特色不尽相同。

  在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机制创新、产业协同、民生融合、民心相通等每个宏大主题都是新闻富矿,大湾区媒体在挖掘优质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从单向度的“独白”,转向与受众的“对话”和“交互”,积极策划新媒体互动产品,让用户在参与式传播中深化对大湾区的理解和认同。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