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 首页 > 记者之家
从选题开始助你完成一篇优秀新闻评论
2018-12-24 

   评论选题怎么找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新闻评论选题选得好也是文章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选出有意义的论题呢?

   1.博览各类报刊书籍,各类媒体的两微一端,甚至是图片、绘画、广告,这些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头脑要灵活,笔头要勤快,就会有写不完的文章。

   2.关心时事,在热点选择中既要有大局意识,又要从现实出发。从全局出发不是写笼统的大题目,而是从大中取小,小中见大。从大中着眼,小中落笔。突破口小一点才容易把评论写好。从现实出发,合理评论,从而开拓读者视野。

   3.从经验教训中找选题。抓住经验教训中的精华或个性特点,加以阐释与论证,从而给人以启示。

   评论立论怎下手

   对于新闻评论,有学者讲:“评一个事,论一个理。”那么评论选题找到了,“事”找到了,“理”怎么下手呢?

   1.“刻意求新”。求新的思维,新的观点,如果一类角度妇孺皆知,那么,这篇社论将索然无味。但在求新的途中要尊重自我的认识条件,在自己认识的深度广度之内稳定自己的认识角度。

   2.忌大道理。要从小,细,精出发,真正地给人启发。

   3.学会发散思维。即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不断地重复构建角度逼近真相,从而实现论点的创新。

例:新闻史上的一个著名案例,就是从不同角度展开评论的杰作: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的真相揭露以后,《中华民报》在1913年4月27日同一天发了八篇社论即“讨七告”书、针对八个对象,用不同的笔调进行评论。《讨袁世凯》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袁世凯是杀宋主犯,是路易十六式暴君;《告国民》、《告军人》两篇社论以民国主人、民国支柱相号召,要求国民和军人奋起反抗;《告国会》、《告政党》、《告言论家》三篇社论是在争取同盟军,要大家求同存异,齐心协力,保卫民国,打倒袁世凯;《告司法官》,要求法官秉公断案;《告友邦》,要求友邦“以人道为怀,公理为衔,仗义执言”。这样的评论角度选择充分体现了发散思维的作用。

   4.平衡感性和理性。新闻评论虽然是带有倾向性,但要注意情感的把握,不能偏激,而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感,“以理服人” 。要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化认识蒙蔽事物真相。沉静、理性思考,才能有更深的角度来评论。

   如何取个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5秒效应”说明新闻标题在吸引读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巧用比拟。通过比喻和拟人让生涩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例:《惠农款不是“唐僧肉”》,借用文学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批评一些地方将惠农款看作“唐僧肉”,进行层层分流、抽头的贪婪无耻。

   2.运用对比。在标题中使用对比,强化两种观点的对立性,让正确的论点更鲜明突出。

   例:(1)使用反义词,如《高速时代别忘了“慢的权利”》,“高速”与“慢”,是明显的对立。在欢呼高速时代来临的当下,铁路部门也应该给那些“不得不慢一些”的乘客多提供一种选择,尊重民生的需求和权利。

   (2)采用带“不”的反义词。如《申遗可缓,保护刻不容缓》,标题使用了‘可缓”与“刻不容缓”一组反义词, 表达对张掖丹霞地貌申遗和保护现状的不同态度。

   

   (3)采用“姐妹词”进行概念比对。(“姐妹词”指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部分字符相同的一对词语。)如《家庭作业不是“家长作业”》,家庭作业与家长作业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区别。学生的家庭作业变身为家长的作业,便失去了家庭作业巩固孩子课堂所学的意义。

   评论内容有技巧

   1.有逻辑,让文章结构更清晰。

(1)运用收敛思维。新闻评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思维的连贯与统一。在评论结构布局中出于准确性和效率性的要求,必须对观点和论据进行考量,围绕论述中心组织材料。

(2)由表及里。一个道理往往要经过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层层分析,才能讲透,才能逐渐涉及问题的要害和实质。

(3)巧用对比。许多问题把相关的两件事放在一起一对比,道理也自然清楚了,结论也呼之欲出了。

   2.文章要直,不要曲。文笔不能含糊,要充分地起到引导作用。例:汶川大地震过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南方都市报》的一篇社论以《孩子,节日给你,哀伤给我》为题,全篇用第二人称来写,突出了直接的倾诉感,让读者自觉走入“我”的情感范围内,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来源:传媒茶话会)

主办: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Copyright 2013 www.gdj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记协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ICP 备案号:粤ICP备1307212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